李商隐之《锦瑟》(图)


(网络图片)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西元八一二年至八五八年),字义山,自号玉谿生,唐朝怀州河内人。《锦瑟》写成不久,他就溘然长逝,此诗堪称为其压卷之作。然而诗句美则美矣,到底意何所指?却也有千般说法。

有人说,此诗是描述“瑟”之琴音的高妙境界;有人说,“锦瑟”是抒发他对一名无缘女子的感情;有人说,是为了悼念他挚爱亡妻-王氏的深情之作;还有人说,诗旨是遥寄他一生怀才不遇的失意憾恨……历代学者为此著作成篇,争论不休。

抛开一切无解的揣测,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李商隐这首千古绝唱—《锦瑟》吧。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这华丽的锦瑟,好端端地,什么要有五十条弦呢?轻拨抚弄着弹奏起来,每一个音弦,都勾起我年少时美丽的回忆。

“锦瑟”是指雕饰精美的瑟,是繁华盛筵当中不可缺的乐器。然而李商隐在写作此诗之际,已临人生暮景。纵使身负绝才,但一生历经政党斗争、宦官乱政,晚年又逢爱妻过世,漂泊四川多年,晚年回到故乡时,已是历尽沧桑。或许是黄昏林间独坐,或许是夜深月照之时,取出华丽的琴瑟拨弄,遗恨与往事一一浮现眼前。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我在回忆时,感觉自己犹如庄子拂晓时梦见自己化成蝴蝶,翩翩起舞。醒后仍然不知是庄周梦蝶,或是蝶梦庄周?又像是远古治理四川的君王望帝,因犯下大错而离开国家,怀着悲恨,死后化为杜鹃鸟,年年春天啼叫,传递它思乡却无法归去的心情。

在这里,李商隐用了两个典故,描述了他在回忆时的清明与痴迷,虽然李商隐没有明白说出年少时刻骨铭心的回忆是什么,但是我们从这两句诗中可以体会,他那种看不透的万般迷恋、挽不回的痛彻心扉。我们仿佛听到他询问天地:这个世界上,到底有谁的美梦可以永远不醒,又有谁能让时光倒流呢?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一望无际的碧海啊,明月普照下如此湛蓝静好,谁知海中粒粒晶莹的珍珠,都含着我无比的哀戚?往事历历在目,当我想要逼近拾取却又消失不见,就像蕴育美玉的蓝田山上烟霭漫漫,却遍寻不着宝玉处所。对我来说,要实现残梦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啊。

自古以来,大海产宝珠,蓝田出美玉。我们可以想见,诗人沉浸在久远的过往回忆之中,犹如在日暖春蔼的名山之间,留下终身只能遥忆、再也无法亲炙触及的伤感之美。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些旧日珍贵的回忆,可供我日后慢慢追忆不尽。然而在华年依旧的当时,我也是惘然不知,无能留住什么啊。

这是全诗中唯一没有引用典故的两句诗,却也在淡然中,予人无限悲怨。或许是良辰难再的机缘,或许是再会佳人的企盼,或许是飘然远举的清志……那些成为遗憾的该日片段,在身居其中的当下,浑然不知这样的片刻如鲛泪般稀有珍贵、如晓梦迷蝶般易醒。

晚唐时,国家陷入激烈的政党斗争与宦官挟持朝政的困境。大臣分为两派,一派以牛僧孺为首,一派以李德裕为首,两派人马因各自利益,结为朋党,彼此打压。大盛唐时昂扬矫健的风气,逐渐转为虚靡颓废。而晚唐代表诗人李商隐的一生,就是这样一个时代下无可如何的悲剧缩影。

早年丧父的李商隐,凭着傲人的才华,以及朝中同窗令狐绹与其父令狐楚的帮助提携,接近了权力的中心;尔后,他娶了边疆大吏王茂元的女儿王晏媄为妻,令狐家与王家分属不同党派,因此李商隐婚姻虽恩爱不渝,却使他卷入两派攻讦的困境,一辈子无法发挥才华。

多少次,他低眉俯首的做出违心之论,又有多少次,他与升官良机擦身而过。因此,一个才华光耀的青年却经常承受屈辱,这种悲愤又无法明言,只好以深奥典故寄托诗句中,也是可以想见的。

除了党争祸国,朝政多由宦官把持,是晚唐真正亡国之因。安史之乱时,宦官因拥立肃宗有功,开始握有军权。此后,宦官多次夺取政权,并操废立皇帝大权。在李商隐生吁的年代,从第十四任唐宪宗,到第廿任唐懿宗,宦官任意杀害、拥立皇帝,甚至在唐文宗时,宦官唯恐被朝臣围剿,竟挥兵大举杀害朝臣,宰相、高官等数千人遭到杀害,史称“甘露之变”。加上各地分裂叛变,战乱连年,盛世的倾覆已有迹可循。

李商隐死后三十年,藩镇节度使朱全忠带兵入朝尽杀宦官,篡唐立梁,终结唐朝三百多年的天下。李商隐恰逢大唐暮年,难怪诗中初读如此艳美,细读又要引人泪下了啊。

典故一:瑟的由来

“瑟”仅有廿五根弦,弹奏起来令人心旷神怡,适合用于宾客同乐或倾诉情意的美好情怀。《诗经》有言:“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据说泰帝-即伏羲氏—初令神女弹奏瑟乐,但音调过于悲切,使人无法承受,所以将其一剖为二,瑟即由原本的五十弦成为二十五弦(出自《汉书.郊祀志》)。作者藉由五十弦瑟所奏出的悲伤,来表达自己无由而生、无法负荷的哀愁。

典故二:庄子梦蝶

庄子一生追求精神上的消遥无羁,他曾梦到自己化身为蝶,醒后笑言:“不知是庄周梦蝶,抑或蝶梦庄周?”言下之意,似乎认为人不拘于这个形体与肉身,拥有无限的可能;而现世俗人贪恋的一切,或许原本不过是一只微小的蝴蝶所做的梦罢?

典故三:蜀王望帝

传说上古有一位治理四川的君王-望帝,因为一时糊涂,铸下滔天大罪,惭愧之下,将帝位禅让给他人,放逐自己于异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心系故乡的望帝死后化为杜鹃,每当春天来临,一声哀似一声“不归、不归”的悲鸣,总令作客他乡的游人闻之心碎。

典故四:鲛人垂泪成珍珠

晋朝干宝《搜神记》、张华《博物志》、南朝梁之任昉《述异记》均曾记述,珍珠是人鱼眼泪凝结而。据说,在南海的外海,有一种半人半鱼的生物,称作“鲛人”,其平常居住水里,善于织布,织出的布白如霜雪,且入水不湿。曾有一个鲛人因犯错,只得离宫寄住在人类家中,离去前放声大哭,泪珠落地成颗颗珍珠,并以此为临别赠礼。李商隐用了这个奇异的典故来描述自己心中仿佛有着空旷、与世隔绝的寂寞。

典故五:蓝田山美玉

玉是石之精气,带有灵性,史籍中曾经记载,位在长安县东方廿八里处的蓝田山,是蕴玉名山,红日高照时,远望山顶,有雾气蒸腾,近观时却似有若无,往往使掘玉的匠人徒劳而返。唐代诗人戴叔伦曾谈论诗意境界:“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与李商隐的诗意相合。

本文留言

作者陈竹月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