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把美国跟“灯红酒绿”联系到一起,这绝非是最普遍的美国生活。美国小城圣路易斯,周末的早上九点多钟,从酒店步行至市中心的繁华地标建筑,走了十多分钟,路上遇见的行人不超过十个,晚上也是一样,七八点钟的街上像被施了魔法,干干净净一座城,不论是街面,还是行人。
既便如此,这样一座城市还是值得细细去品读,它给我的最浓厚的感受是,对人的关怀。
圣路易斯在美国号称是“古迹保护先锋”,这个目前只有30多万人口的城市里,任何一个超过50年的建筑都会被看做是历史建筑,会在全国历史遗迹簿上登记,同时他们有着一整套完善的历史建筑保护措施。
拿拆迁这事儿来说吧,圣路易斯会有专门的拆迁讨论会,市长及大众共同参与,更有9位委员共同进行拆迁的审核。民众可以在网上参与意见,你要是不同意拆迁,可以向市法院或委员会进行申诉,整个审核过程透明化。
这里的城市规划思路不仅是民主的,还是理性的,政府部门会针对老房子进行评判,看它更适合整修维护还是彻底拆除。整体的理念倾向于先修理,着眼于未来,不会只考虑短暂的商业利益。如果一旦决定了要对一块土地进行规划,那么开发之前还会有公众意见会议,居民可以提出增加停车位、增加配套设施的要求,力求合理化的降低人口密度。
圣路易斯座谈期间,最让我感觉到温暖的是,在聊到城市建设这个问题时,圣路易斯的政府负责人说“我们不想打赢了一场战役,却输了一场战争。”
当然,拆迁只是城建的一项,让人佩服的是他们的房屋改建工作。经过精心的规划和设计,之前废弃的医院变成了舒服的老年公寓,之前无用的办公楼变身成了特色的廉租房。在此,我很不愿用“廉租房”这个词来形容美国的廉租房,虽然实质上是这么回事儿,但在这里,它被称之为“艺术家公寓”,介绍人员非常善意幽默地说“住在这里的人可能都是年轻的艺术家,重理想大于物质”,其实这里就是专为低收入人群提供的廉价租住公寓。入住的标准是租户个人年收入不能超过2.9万美金,一旦超过这个收入标准,就要自动让位给更需要它的租户了。租金也是相当诱人,80多平米一居月租金726美金,两居室月租为828美金。而楼下画室、健身房一应俱全。拍了照片发到朋友圈,已有不少圈友们羡慕着喊“求租,求租!”
相比于中国的北上广,美国的整体房价也并不十分高,尤其圣路易斯,一栋2400尺的别墅,根据不同地段和年份,售价在25万美金至50万美金。当然,美国的地产税可不便宜,这样的一套房一年需交纳4000—5000美金。所以美国不存在炒房一说,想换房子了,很多人甚至是赔本也要尽快出手,放在那里天天计税,闹心啊!
不过圣路易斯还是令华人颇感亲切,据说这样一座人口仅三十多万的城市,中餐馆就有两百多家,虽然大多数是那种仅能放下两三张桌子的微型小餐馆,不过还是可以猜得出来,这个在美国算是三线的城市,得有多少华人聚居于此!
不光是圣路易斯,纽约铁路公园也让人感觉设计理念之新鲜灵动,原本这里是一个铁路货运站,如今也还承担着一些运力工作,但与此同时它被建成了一个回廊式的公园,可以来这里散步、小坐,偶有行人坐在木椅上看看书,海风拂过微湿的气息,真的很难与嘈嚷的铁路运输联想到一起。城市建设,还真是一门艺术。
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相对传统简单,华盛顿的中心街区,晚上八点左右就已行人稀少,想买件厚棉衣,街边大部分精品店却已关门。在普林斯顿市,造访了美中科技文化体育中心CEO李振中先生,李先生李太太来自中国湖南,聊到中美生活方式最大的不同,她拿李先生那位毕业于哈佛的美国助理举例,小伙子很帅气,也是一位新爸爸,由着他聊到美国家庭,李太太说“美国男人更顾家,下了班就回家陪陪家人、做做饭,带带孩子”。不知道那些天天标榜“没本事的男人下班就回家”的中国男人听到这话,该是怎样的感想。
每座城市都是光鲜与雕敝的结合体,如同生活总有黑白两面,纽约繁华的第五大道也有坑坑洼洼的残损路面,圣路易斯的廉租房里也有文艺的小资情趣,人生的本质就是高低错落,用造城艺术感去铺排生活,或许就能接近最本真的平和。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