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型实体经济正不可避免地快速走向破产倒闭(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4年12月04日讯】(接前文)
当大规模失业潮开始出现,实体经济从业者越来越感到恐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沿海工厂倒闭和订单消失,大量到沿海工作的农村务工人员返乡。4万亿政策出台之后,建筑业和相关产业全面火热,吸收了工人主力。在2014年下半年,随着各种铁公基和房地产停建和缓建,以及加工厂停产减产,大量在建筑工地和工厂的一线工人被遣散,纷纷回农村老家。在一线工人失业后,失业潮正在快速向所谓的城市白领阶层扩展,白领阶层开始大量加入到失业的行列。白领阶层将城市看作自己的家,30岁以上的白领阶层往往按揭贷款买房,中高收入者不少人买房两套以上。相当一部分的白领买了车;而且,在成家之后,白领们还需要花费各种孩子抚养和教育费用,关系交际费用、休闲娱乐费用、个人医疗和养老费用等等。简言之,这个庞大的群体表面风光,但大多数人贷款数额大、现金积蓄少,费用高。随着形势日益恶化,大部分白领已经感觉到压力,为未来忧心忡忡。但是,由于白领们仍然抱有一线希望,试图保住自己的工作。而且,白领们看不到大范围失业潮,将对房地产市场造成的影响,同样还寄希望自己的房子保值。但实际上,这些白领一旦失业,往往找不到新的工作。即使少数能够找到工作,收入也急剧下降。由于房地产成交冰冻,尤其是二手房成交稀少,几乎已经没有买家。一旦失业潮大范围波及到白领,白领将面对被迫集中卖房的局面。届时,这些白领即使想卖掉房屋还贷,也基本没有机会。另外,白领们买车和养车的时候付出高额费用,但是卖车时则价格极低。考虑到沉重的按揭贷款和其它负债,以及各种难以减少的费用,大多数白领失业后,不是生活方式和质量的下降,而是全面的生存危机。
白领阶层将是推动从业者信心崩溃的主要群体。在中国经济中,体制经济和社会经济(民众和外资)形成明显的分化。这样的分化体现在媒体话语权上:体制单位上层主要控制官方媒体,反应体制经济意志,包括对各门户网站的主要新闻进行控制;同时,白领则掌控着社会经济中的主要话语权,是各网络非官方论坛和移动互联传媒的主要内容制造和传播者。体力工人阶层因知识结构和生活习惯原因,基本不参与网络内容制作及传播。当建筑工地停工、组装加工厂裁员、体制单位大幅降薪和裁员,甚至大批来自农村的工人纷纷回乡时,都以静悄悄的方式进行。因为体制传媒不会大幅报道破产倒闭和农民回乡,而白领只关注自己的利益,所以没人关注这些人的大批失业消息。同时,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者很多年轻人不工作而整天打游戏,这些状况在社会上司空见惯,已经不是新闻,而且没人关心。只有白领阶层,在失业和降薪时,开始发布各种消息,一是给其他人以警示,二是向其他人寻求新的就业出路。所以,当一些钢厂因为亏损,动辄上万人的裁员时,媒体也只是一带而过。但是,当某个外企对数百上千个白领职位裁员,立即引发相关裁员减薪话题的热烈讨论。更重要的是,当这些白领被裁员后,找不到原有收入水平的工作,直接导致归还按揭贷款和生活受到影响,也影响其它白领的心理状况。随着企业裁员潮蔓延,这些只关心自己利益的白领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哀号。而且,在哀号的同时,会有大量白领不能按时偿还房贷。当相当一部分白领开始面临工作危机、收入危机、还贷危机和生存危机时,非官方网络和移动互联传媒传播的悲观绝望气息将快速蔓延。
当房地产和实体经济效应叠加,加剧体制内的绝望情绪。在体制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利益冲突。体制经济的目标是大干快上,通过大印钞、大投资、大消耗,实现经济增长和利益获取。与之相对比,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精打细算,需要货币供应稳定、社会稳定等条件,保障绝大多数社会民众的就业和生活必需品需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虽然遭受重创,但是重灾区主要是体制经济部分,实体经济仍然保持较强的活力。而体制实施4万亿刺激经济措施,主要支持铁公基和房地产的体制经济。同时,大印钞的结果是引发全面恶性通胀,持续压垮实体经济,加速出口实体企业和民生必需品实体企业的整体倒闭。进入2014年下半年,实体经济大规模倒闭和裁员,导致大多数民众的收入不增反减。虽然民众保持对体制的信心,但是因为自身收入减少,对于前景日益担忧和迷茫。在房地产冰冻、实体走向末日的背景下,很多体制和民众对于中共体制大印钞的预期日益强烈。但是,中央体制很清楚,如果在2014年实施印钞,至少需要40-50万亿的规模,才能够达到当年4万亿的效果,让铁公基和房地产重新火爆,支持钢铁水泥煤炭等价格重新大幅上涨。但是,这样的印钞只能导致大通胀,全面摧垮民生类实体经济。所以,我从2010年末就开始预测,体制不敢再进行大水漫灌式印钞,而只能进行分类滴灌。同时,体制通过媒体宣传的方式,给民众以大水漫灌的经济增长信心,让民众拿出黄金支持经济,也就是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的模式。当印钞机无法全力工作,体制即使再大声叫喊,也无法掩盖力量虚弱的实质。不过,到2014年末,体制的政策已经经历4年,不论是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还是正能量、中国梦,都已经反复灌输;而民众在过去4年,已经大部分掏空自己的口袋,即使再有信心和正能量,也都只是穷鬼的中国梦。而且,地方体制首先认识到,中央体制如果不大规模印钞,结果只是缓慢地自我走向灭亡。例如,中国发改委是中央的核心经济部门,是各地地方政府跑部钱进的主要目标。但是,到2013年末,发改委已经门庭冷落,因为即使有发改委的批文,地方政府也拿不到钱,等于是一纸空文。到2014年3季度末,连央行都赤膊上阵,发出支持房地产的通知,实际上同样是虚张声势。虽然民众仍然对体制充满信心,认为体制具有强有力的掌控能力;但是与中央体制紧密联系的地方体制,在获得资金的期望一次次落后后,变得日益失望,进而进入绝望状态。
出口受阻进一步打击体制信心。在4万亿后,中国实体经济结构发生关键变化,钢铁水泥等与建筑相关的产业成为实体经济的主力,而食品和轻工业品的生产则持续衰落。由于国内铁公基和房地产已经严重过剩,中共体制无法在国内大规模经济刺激,因此将目标转向国外。从2013年开始,中石油中石化从国外高价进口原油,再低价出口成品油,以赔本赚吆喝的方式,利用过剩产能,保持机器运转。同样道理,国内各大钢厂高价进口铁矿石后,在国际市场以极低的价格亏损销售钢材,导致多国对于中国钢材的反倾销。随后,中共开始向世界积极推销高铁梦,试图以高铁连接全世界。推销高铁的意图很简单,通过高铁工程,能够将中国的钢材水泥等过剩产品,用在世界范围,占领世界市场。由于高铁规模巨大,既能够给中国民众以信心,让民众认为中国高科技产品行销世界(虽然高铁相关设备主要是日德等国的产品,中国主要是生产外壳);而且能够通过整合推广的方式,大量消耗过剩产能。虽然在中国主要领导人推销高铁的过程中,实际上屡屡受挫。但是,挡不住体制自身的热情,中国梦越唱越响。当做梦到高潮的时候,中国马歇尔计划的概念出台,给高铁梦划上最强音。随后,中国中标墨西哥的高铁项目消息传出,被视作中国马歇尔计划的重大胜利。虽然较为懂行的人知道,中国的中标价属于巨亏的价格。但是,对于体制来说,这个消息像是鸡血针,极大增强体制的信心。可惜,很墨西哥快又宣布,中标作废,让中国体制的高铁输出梦又突然之间破碎。本来,体制试图通过高铁输出,像卫星和飞船上天一样,通过大肆宣传鼓吹,让已经开始疲惫的民众,再次为中国梦而自豪。但是,最后的结果反而更让体制尴尬。在体制耗费如此大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试图半卖半送给其它国家,都不被其它国家接受,也说明体制的软弱和无奈......(全文完)
(供稿单位: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