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观色巧破案举手投足可辨人

观察嫌疑人的行为举止是侦查破案的重要一环。罪犯总是要千方百计地掩盖行迹,但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经历背景和职业习惯不同,因而在日常起居、言谈举止的形态上也会有所差别。侦查人员应当善于辨言观色,能察人所不察,从寻常形迹中看出不同寻常之处,从而凭借蛛丝马迹侦破案件。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克里斯蒂笔下的波洛都是个中高手,他们之所以能进行令人叹服的推理,其前提都建立在对生活常识的了如指掌和对嫌疑人行迹进行细致入微观察的基础之上的。现实生活中的破案同样如此,很多案件就是侦查人员在并无其他线索的情况下,只是看出嫌疑人形迹可疑从而进行追查,最终得以破获。

清朝有个捕快叫曹福善,他和他的师父都很善于观察人的行止举动,从而破获了不少案件。

有一天,曹福善看见一个人穿着很阔,却很不自然,阔气的衣服穿在身上似乎成了束缚。曹福善起了疑心,便悄悄尾随。天黑时,那人住进客栈,曹福善从窗缝里观察,只见他上衣也不脱倒头便睡,这下曹福善心里更是怀疑。第二天,那人衣服穿着很整齐地出来,可是袜子也没穿就去吃饭。在此人正吃饭时,曹福善冷不丁从后边喊他:“喂!过来!”只见那人拿着筷子捧著饭碗就站了起来。这些举动与他的穿着显然不符,曹福善立刻将他带回审问,果然这是一个惯窃。同行们对曹福善通过观察人的行为举止巧破案都很佩服。

曹福善的师父也很善于观察。有一天他和同伴出去侦查案件,看见一个长著络腮胡子的人,身穿布袍、头戴草帽,独自一人在街上走。同伴们怀疑他有问题,认为有可能是盗贼。曹的师父说,我们先看看动静再说,于是跟着这人进了一家饭馆。只见此人目不斜视,吃饭不发出声音,杯筷也放得井然有序,坐在那里还几次下意识地把脚抬起来似乎要踩住什么东西,结果却都踏空。吃完饭,这人给了跑堂的不少小费,然后又进了一家茶馆,坐在茶楼里,依楼远望,神态自若。曹的师父这时凑过去递上茶,说:“您请!”这人说了声谢谢,头也没回就把茶接了过去。

于是曹的师父下楼告诉同伴:“这是一个有身份的人便装微行,不是盗贼。”同伴们问怎么知道的?曹的师傅说:“这人坐如泰山,行如流水,他坐着时脚常踩空,说明他在家坐着时有脚凳。接茶连头也不回,说明他家里由仆人侍候惯了。而且这些看上去都是无意中流露出来的神态,不会是假装。”

后来大家一了解,果然这是一位当过县令的人。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