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遭遣的乾隆状元于敏中

 

于敏中(1714—1780),字重常,号叔子、耐圃,江苏金坛人,乾隆二年(1737)状元。遗憾的是,他的文名大,官位显,但贪声亦著。有人说:乾隆朝的主要大臣。每人的性格、作风不同,但品行操守均有严重问题,“讷亲横,于敏中贪,傅桓奢,和珅兼而有之。余皆旋进旋逼,缄默取容而已。”

于敏中得中状元之后,按旧例被授予翰林院修撰职务,因其文才出类拔萃,公文写得简洁漂亮而引起乾隆帝的注意。皇帝曾说:“此人洋洋洒洒,狂放而守矩遵规,可先去懋勤殿为朕抄写华严、楞严两部佛教经书,修心养性,以待后用。”于是,于敏中跻身于懋勤殿,为日后受皇帝重用铺平了道路。几经升迁。于敏中由侍讲升为内阁学士,并提拔为兵部侍郎,成为正二品的高官。

乾隆上台伊始,提拔新进,擢用青年,以取代雍正遗留的老臣,形成新一代的朝纲。这一过程,历十余年方才完成。他最先重用的是讷亲,继之为傅恒。此后,博学多识的吏部尚书、首席军机大臣汪由敦受到皇帝的格外信用。汪珍惜人才,善待饱学之士。主持军机处,提拔出身寒门但有真才实学的下层官员。于敏中凭其横溢才华及对汪由敦清正廉洁的熟知,常到汪府中谈诗论文,说古数今,被汪引为莫逆。汪由敦名声甚佳,于敏中与其交好,既可传其名,以利早日受皇帝的宠爱,又可得其利,受汪重用。果然,乾隆二十五年,在汪由敦病逝两年后,乾隆帝任命于敏中在军机处行走,继承汪的衣钵;二十七年,命紫禁城骑马;三十年,被擢升为户部尚书;三十六年升任协办大学士;三十八年晋升为文华殿大学士。

此后,于敏中位高权重,国事常常问计于他。起初,于敏中行事检点,禀旨办事,周密稳妥,受到皇帝重用与赏识。于敏中自认已站稳脚跟,开始结交宫内外的官吏,收受贿赂,营私舞弊。由于当时干练的老臣,如傅文忠、刘文正等已相继去世,能使军机处正常运转的只有于一人,因此他这种谋私利的行为使朝中风气为之一变,一片乌烟瘴气。当时清朝廷允许捐官。于敏中所任职务与此相关,再加上他有权威,消息灵通。许多富家子弟纷纷前来送礼。于敏中一概来者不拒,但真正能在捐官时见其面者,必须送足红包,否则,官价高于天。而且于敏中还常与其他官员串通一气,玩弄那些小门小户的人家。他们先以较低官价诱惑,再于办理过程中索要好处,这些好处一官高过一官,甚至有变尽家产尚无法捐得个一官半职。

虽然如此,于敏中还是长期得到皇帝的宠信,因此在军机处主事近二十年,却无一人敢在皇帝面前弹劾他。由于受皇帝器重,于敏中的儿子于齐贤尚未中举便被皇帝施恩按照尚书品级出来做官。因为其元配夫人已死,其妾张氏被封为“淑人”。于敏中更被一再加封为“太子太保”,成了当朝第一宰辅。

乾隆三十九年,宫内太监高云从泄露了皇帝在首府记载上亲笔批示的机密。皇帝下令刑部对高云从仔细讯问严加查办。高云从供说是于敏中向他询问批示首府记载的事,因为高云从家强买土地时曾引起了一场官司,求于敏中找府尹蒋赐启疏通。帮助高家打赢了官司,因此于敏中的要求得到了满足。皇帝召于责问,于敏中诚惶诚恐,自责认罪。皇帝命下诏书严词谴责道:“于敏中每日承蒙朕召,诸事应付,朕什么话不能对他讲?为什么他却转向宫内太监去探听询问有关的消息呢?”部议决定革除于敏中所任职务,皇帝却亲下诏书对他从宽处理,使其继续留任,但高云从却因泄密被砍了头。

乾隆四十一年,于敏中因平定金川之乱有功,被赏予“一等轻骑都尉”爵位。子孙世袭不变。在乾隆朝,于敏中作为汉族官员在军机处的首席大臣执政最久,深得皇帝的垂爱思典。

乾隆四十四年,于敏中患了严重的哮喘病,皇帝亲派御医探视诊病,并赐人参,享年65岁而病逝。乾隆下诏对于的家属好言抚慰,厚加赏赐,令隆重办理葬礼和祭祀仪式,并将于敏中列入“贤良祠”享受祭祀。上谥号“文襄”。

按理说,于敏中的一生至此该画一个圆满的句号了,但可惜的是,在他死后刚刚几年的时间里,劣迹便败露了:苏松督粮道章攀私自动用公款为于家造花园;浙江巡抚王望贪污一事败露,并供说是贿赂于敏中而得到的官职。此外,强取豪夺贪污腐败……一桩桩、一件件都与于敏中有关。终于使皇帝下定决心将其撤出贤良祠,并剥夺其子孙的世袭。

人做任何事情老天都在看着,恶人最终必有恶报。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