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让许多家长感到头疼。(看中国配图/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4年11月16日讯】人无永寿,社会文明需要传承,把下一代培养好是人类最紧要的责任。培养下一代必然从子女的幼儿时期开始。然而,要培养优秀的下一代并且在他们幼儿时期为他们打下基础单靠父母的亲情与责任心以及当今已较普及的学前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人们都生活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其中有待于克服或优化的因素太多,需要人类整体的共同努力,至少是得有数量不算太少的有心人带头做起。人们的行动当然取决于观念和社会条件。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幼儿教育涉及的一些重大事项。本短文先从人们每天接触的食品这一项谈起。
人是智能动物,有新陈代谢。为了维持生存与成长,每天必须从食物中吸取营养。如今许多国家供应的食品中单有标签为“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的品种。究其原因不外是工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与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有害于人体的农药来防治病虫害和促进农作物生长以提高产量。这是食品生产者与消费者利益冲突的社会现象。在发达国家政府设有专职机构对药品与食品的成份及其对人体的作用进行检测,并监督生产者把药物与食品对人体的不良效应限制在无大害的规定范围内。这对于成年人和幼儿都是保护,尤其是发育尚未完善而体内器官解毒功能较低的幼儿更需保护。这类问题在某一国家社会中的表现往往反映出这一国家的政治问题,例如近几年充斥中国大陆市场的含氰化物的奶粉,以及农产品普遍污染而专设了为官员生产专用的较少污染的食品之专用田地,河南省某地竟因污染而连幼儿都大部分患了癌症等等,都是令人怵目惊心的典型事例。
健康教育应该普及。日本的家庭妇女百分之七十以上都受过培训,其中包含幼儿教育与保健知识。中国大陆革新程度较高的深圳特区在建立之初就设置了健康教育研究所并从内地招聘人才和请专家客串讲学以开阔所内职工眼界。即使是非污染的食品,如果使用不当也会损害人体,例如夏季的蔬菜莴苣,其叶子有富集重金属的植物生理功能,食用莴苣者应该食其根茎而弃其叶子。我曾见有些餐馆给顾客白送一盘炒莴苣叶,只是考虑了顾客通常爱吃脆嫩微甜的莴苣根茎,有类似于吃鲜笋的感觉,所以俗话称莴苣为莴笋;但人们一般不喜欢吃带苦味的莴苣叶,饭店觉得弃之可惜,便以白送的方式取悦于顾客,殊不知这是好意办了坏事,让顾客摄取了重金属。幼儿的味蕾对甜敏感普遍嗜好甜食。香味浓郁的橘子酱涂在烤面包上给幼儿作早餐或午后点心是常见的做法。可是橘子酱并非橘囊做,而是以含芳香油多的橘皮加淀粉和糖制作的。由于橘农使用过农药,制作橘酱就得把橘皮上的农药彻底清洗掉。市售的橘酱是否彻底清除了农药有赖于食品厂家对此的充分认识和认真对待。西餐和粤菜使用柠檬较多,也须清洗了外皮再用。
上海有一句玩笑话:“食品公司卖的东西除了一样东西之外都是可以吃的”。那例外指的是火柴。往昔打火机不普遍,火柴是点香烟用的。上海方言称“吸烟”为“吃香烟”,带了一个“吃”字,所以玩笑中也把香烟归入可以“吃”的东西,就只剩火柴不能吃了。连食品公司都出售香烟,可见吸烟者人数的众多。政府并非不知道吸烟之害,但为税收利益驱使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完全禁烟。早期来到美洲的欧洲移民从印第安人那里把西红柿传播到全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益处,但把烟草向世界传播虽然非如鸦片为害之烈却也危害不浅。由于吸烟者往往在家庭室内吸烟,对孕妇腹内的胎儿便有不利影响。中国大陆大城市的卷烟厂有专设的车间生产减少了尼古丁的香烟,其产品不在市场上销售,只分配给高级官员。甚至有烟厂工人出于好奇试抽了二支上述特种烟便被判刑。这更反映了专制特权新封建政体下官员素质之低和制度的不合理。官员也生儿育女,却不考虑吸烟对下一代之害。
中国以前是农业国。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向工业国转化是必然趋势。但事物发展总是利弊相伴的。如何兴利除弊是需要从政者,科技工作者,与一般民众共同提高认识和采取相应措施的。以上所述的受污染食品不仅对成年人身体有害,而且损害生殖细胞与胚胎,在诞生后的婴幼儿身上表现的病状远比成年人严重。就连公共卫生状况较好的发达国家官方统计都显示了半个世纪以来由于食品污染妇女的流产率上升了百分之五十以上。随母亲的饮食进入母体的污染物通过母乳被婴儿摄取而贻害婴儿。没有哪个母亲愿意这样,可是她个人难以控制而有待于政府在多方面通过名实相符的立法与严格执法以及奖励科学,改善环境等等社会工程来造福于民众。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