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了中国企业人造假的“勇气”?(图)
中国大陆创业板带给市场最大的感受--造富(看中国配图)
【看中国2014年11月01日讯】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正式开市。时隔5年,创业板累计融资规模高达2700亿元,总市值也一举突破2万亿关口。
五年间,创业板市场曾经创造出多项的“神话”。其中,2013年创业板指数以83%的年度涨幅而雄冠全球。与此同时,创业板市场的动态市盈率水平也一度突破70倍大关,成为典型的投机板。此外,在指数涨幅创造神话的同时,多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也有着惊人的表现。据统计,上海钢联、聚龙股份、乐视网、蓝色光标等多只创业板股票,其上市至今的累计最大涨幅超过500%,远远跑赢同期的指数涨幅。
然而,对部分投资者来说,他们对创业板并无好感。对此,他们普遍的观点认为,创业板属于高度投机的品种,普通投资者基本难以把握。
不可否认,创业板市场的走势确实需要另类的分析。若从其整体的基本面来看,也没有过多的亮点。
其中,据数据统计,过去三年,创业板的复合增速水平明显弱于中小板乃至主板市场。而在创业板指数持续保持强势的趋势下,其动态市盈率已经高达60多倍!显然,在创业板持续走强的大背景下,实质上反映出A股市场浓厚的投机氛围。
造富,无疑是创业板带给市场最大的感受。
有数据表明,自创业板开市至今,已经为中国创造出上千个亿万富翁。而在众多亿万富翁榜单中,不仅包括了企业高管,还包括了电视影星乃至作家。
华谊兄弟的成功上市就是一个典型的“造富”例子。
在2009年华谊兄弟上市之前,冯小刚等多位名人就以低于1元的价格购入了大量的公司股份,购入的规模少则数万股,多则数百万股。随着华谊兄弟成功登陆创业板,当初低价购入大量公司股份的名人们均轻松实现财富的暴增。确实,这就是到创业板上市的巨大诱惑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A股市场中,超过8成的中小板创业板公司属于家族企业。而家族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一股独大”。对此,存在部分家族企业借助自身的优势而大幅扩大自己的利益。更有甚者,与券商一起合力推高企业在一级市场中的价格,再借助二级市场的大肆炒作,最终完成公司市值暴涨的目标。
显然,通过上述方法来实现上市公司高管们的财富暴增无疑是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但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部分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也甘愿放胆尝试。
万福生科,是曾经轰动国内资本市场的一家“经典”上市公司。当年,该公司为了实现上市目的,不惜采取不为人知的手段虚增公司收入高达7.4亿元,涉及的金额相当庞大。遗憾的是,万福生科最终还是完成了上市的目标......
那么,究竟是谁给了这些企业人造假的“勇气”呢?
违规成本极度低廉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
按照前期证监会对万福生科的判罚,仅对该公司处罚30万元人民币,同时并没有责令公司强制退市。此外,对于与万福生科存在利益关系的平安证券、中磊会计师事务所及博鳌律师事务所也分别罚没7650万元、414万元及210万元。
由此可见,对违规造假的上市公司而言,虚增收入高达7.4亿元,却仅仅判罚30万元,并无需遭到强制退市的处罚,这确实是最仁慈的处罚了。
毫无疑问,低廉的违规成本,却能够换来巨大的利益,此举无疑起到了纵容企业造假上市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创业板开市5周年之际,却没有出现一家退市的上市公司,也是对证监会纵容创业板上市公司违规造假行为的一种讽刺。
虽然退市新政已得到落实,但是人们还是对创业板市场的未来发展感到忧虑。
自今年8月1日以来,证监会多次强调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一年后到创业板上市。对此,如何衡量互联网及高新技术企业,如何防范部分企业浑水摸鱼的行为以及如何检验企业转板上市的真正目的显得至关重要。
令人担忧的是,因A股市场自身的发展机制并不成熟,难免存在部分企业借助政策漏洞而实现浑水摸鱼。一旦这类企业成功转板上市,恐怕又将会上演一波高管离职套现潮。换言之,盲目鼓励亏损网企转板上市,或进一步加剧创业板的造假与造富效应。
笔者认为,中国企业的数量非常庞大,但是却很难出现真正的优秀企业,其根源与国内企业的发展土壤与企业自身的投机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大量企业急于求成,总想一步登天,却想尽各种方法,用尽各种手段来谋求上市。另一方面,国内的政策存在明显的漏洞,整体的违规成本低廉,却间接纵容了这类企业的违规行为,给了企业家造假的“勇气”。显然,这些都是值得深刻反思的问题。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