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如何改变商业模式(图)
3D打印(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4年10月22日讯】3D打印机掀起的变革不仅仅停留在制造现场。从价值链上游的策划、营销到开发、制造。以及下游的销售、售后服务,3D打印机的出现让每一个环节都存在良机与危机。
激发自由创意
在汽车开发领域,随着业务专业领域的细化,设计师逐渐脱离了制造一线,本田汽车对此一直感到担忧。为了激发员工的创意,该公司开辟了可以自由使用3D打印机的空间。在这里,设计师们可以制作与业务无关的物品。通过自由的创作活动,以期开发出竞争对手没有的新商品和新技术。
3D打印机还能够掀起其他变革。首先可以想到是削减库存。只要拥有CAD数据和3D打印机,就可以当场打印零件。如果能够按照需求,为每一位患者量身订制关节,就不需要再保留库存。
售后服务也可以提高效率。在推出商品后,为了防范故障的发生,企业必须长年保管维修零件。而如果能够使用数位资料当场进行制作的话,就无需再继续保管零件以及制作零件的模具。
零物流
同样有可能受到影响的还有物流。现在已经有企业在筹划实施“零物流”的开发。其代表就是以塑胶成型制品为主要业务,最近开始大力发展家电业务的爱丽思欧雅玛。
该公司的开发基地位于宫城县角田市,最大的生产基地在大连。过去,在设计、开发商品的时候,为了确认生产现场的情况,也就是工厂的生产流程,每次试制,试制品都要在日本与中国之间转上一圈。但现如今,该公司准备于2014年内在大连工厂内设置3D打印机,取消开发中的物流环节。
大致的家电设计概念首先在日本敲定,在经由网际网路收到数据后,大连的技术人员按照生产现场的情况,绘制详细蓝图。日本和大连的两个基地分别使用3D打印机进行试制,通过电视会议讨论改进。
这样做不仅可以省去试制品往返两国之间的物流成本,还能节省时间。减少海关导致的运输滞留风险。从而缩短开发期,比竞争对手更快地为消费者送上新商品。
当然,物流不可能完全消失。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大量货物穿梭于世界各地的时代还将继续。对于那些虽然数量少,但交货时间紧迫的试制品,物流业通过加快运输速度,提高运输的附加值构筑起来了高效物流业务,今后这部分利润较高的业务则有可能减少。
规模经济模式走向终结
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留给世界最大的功绩,是名为福特系统的大量生产方式。距今整整100年前的1914年,通过采用输送带流水作业方式,汽车实现了大量生产。通过只生产黑色一个款式,量产效果大幅降低了成本,引发了购买热潮。
引导全球进入“多品种”时代过渡期的,是日本的制造业。丰田为了使生产多品种的效率与生产单一款式相当,开发出了最大限度减少零件库存的“看板管理”方式,将美国制造业挤下了领导者宝座。日本建立在自给自足、与关联企业紧密关系基础上的“磨合型”产业结构非常适合这种模式运行。
现在,为了在“多品种”的程度上更进一步,第一时间掌握“量身订制”的经济模式,世界各大先进企业纷纷展开了行动。量身订制能够通过提供符合个人偏好和体形的唯一产品,最大限度提升附加值。创造出这种新模式的武器便是3D打印机。
这不仅意味着生产的产品将以1为单位,还意味着整个生态系统的改变。掌握3D打印机这一制造工具的个人已经开始拥有了亲手创造附加值的能力。在美国硅谷,新创立的硬件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因此,现有企业需要在自己的业务模式中,大胆融入这些“大众智慧”。美国亚马逊推出“3D PrintingStore”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提供连接创造者和消费者的平台,掌握新的商流。
德国也提出了“工业4.0”概念,其宗旨是利用网际网路和感测器,在最佳的时间点生产最佳的产品。德国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的合伙人菊地泰敏说:“该项目的目的,是使专家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从而提高整个国家的技术水准。”在此过程中,能够单独制作产品的3D打印机将发挥重要作用。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