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减税?其实只是增税增得没那么快了!

【看中国2014年08月19日讯】近两年,结构型减税一直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中国政府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从提高营业税和增值税起征点,到自2012年率先在上海试点的营业税改增值税,以及将在2015年全面完成营改增等。那么自试点至今,真实减税规模到底有多大?

根据中国财政部的数据,2013年减税规模超过1400亿元,比2012年的426亿元的规模高出近1000亿元。

但路透报道在梳理了2012年以来财政部公布的国内增值税,营业税及整体税收数据后发现,中国一方面在实施结构型减税,另一方面,涉及相关税种的税收规模却只增未减,放缓的只是该项税收的增幅而已。

时间---国内增值税(万亿)/增幅---营业税(万亿)/增幅---税收收入(万亿)/增幅---中央财政收入比预算超收(亿)

2014年上半年---1.52/6.1%(扣除营改增1.4%)---0.92/4%(营改增11%)---6.4/8.5%  

2013年---2.88/9%---1.72/9.3%---11.05/9.8%---113.77

2012年1月1日营改增上海试点---2.64/8.9%---1.57/15.1%---10.06/12.1%---255.23

那么,为何不是真减税,减的只是税收增长的速度呢?

路透提到:中国经济总量的扩大,以及结构型减税政策优惠带来更多税源,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相关税收规模只增不减的原因。

但是,中国每年两会确定的当年财政收入增幅目标,更像是要确保当年完成税收任务的军令状,也使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部分地区为确保完成税收任务征收“过头税”,加重企业负担,成为逆向调节的工具,让结构型减税的优惠政策本意与实际上要求完成增收目标的政府行为变得自相矛盾。

自2012年以来,中国GDP增速告别了多年接近两位数的增速,中国的财政收入也终结了多年来维持在20%左右的高增长。但财政及税收收入整体增幅仍快于GDP增幅,财政超收成为常态。

一位不愿具名的财税官员称,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要求预算要公开、透明和细化,同时要求对预算支出刚性控制,预算收入则采取弹性控制。

“这意味着今后涉及到不管是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的支出,如果没有出现特别重大的事件,原则上是不能突破支出预算的。而收入弹性控制,就意味着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财政收入不能采取刚性的,即主要是税收。”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