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避暑良方:“摇风”+“冰酪”(图)


战国时期曾侯乙墓出土的铜冰鉴

古人避暑有良方,不仅早就发明了扇子,而且几千年前就拥有了“冰激凌”。古人通过调制草药而制成的避暑饮品可比我们的“绿豆汤”高级多了。

“摇风”=扇子

扇子,古人称之为“摇风”,还有人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凉友”。经济条件好的人家会买用绢帛制成的扇子,摇起来比较省力气,也比较有档次。文人墨客喜欢在扇面上写诗作画,既可消暑,又添情趣。如果是达官贵人,在酷暑则可以享受人工风扇。

据西晋崔豹的《古今注》记载,最早的扇子出现于商代,是用五光十色的雄雉尾羽制成的,故称之为“翟扇”。东晋王嘉的《拾遗记》则称扇子是周昭王时发明的,据说当时有个叫孟夏的人取鹊翅羽做成了扇子。但那时的扇子并不是用来拂凉驱暑的,而是用来遮阳挡风的,插在车上也是一种仪仗。

至少在汉代就出现了团扇,因为是用绢制成的,故又称为罗扇、纨扇,团扇形如圆月,暗合中国人团圆如月、合欢吉祥之意,故又称为合欢扇。古代男女都用团扇,在唐代永泰公主墓和李凤墓的壁画上就都绘有用团扇的男人,但是等到折扇传入并流行以后,男人在正式场合都使用折扇,团扇就变成女性的专用物了。折扇是11世纪从日本传入我国的。

汉代,一种名叫“叶轮拨风”的大型纳凉器具横空出世。《西京杂记》中记载:“长安巧匠丁缓做七轮扇,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

“冰酪”=冷饮

其实在古代冷饮也早早出现了。大约在3000年前的商代,富贵人家就已经开始在冬日凿冰贮藏于窖,以备来年盛夏消暑之需。

唐代开始出现“冰商”,也就是商业性的藏冰户。冬天藏冰,入夏拿出来卖。到了宋代,冷饮有了新的突破。南宋诗人杨万里曾对一种叫“冰酪”的冷饮大加赞赏。马可·波罗来中国时,受元世祖赏赐,尝到了当时的皇家冷饮“冰酪”(由果汁、牛奶、冰块等调制而成)。

后来,马可·波罗把“冰酪”的制作技术带回意大利。意大利对这一技术严加保密300年后,被法国人高价买走,此后不知怎么的又传到了英国。英国人改造后,制出了我们今天常吃的“冰激凌”。

“苏叶汤”=中草药

在清朝,夏天选择中草药避暑是当时的一大特点。在《京都风俗志》中记载,在热天,有人喝冰水,有人煎熬苏叶、藿叶、甘草等汤,称之为暑汤,并在街上出售。这里的“苏叶”,即紫苏叶,中医学认为紫苏性温、味辛、发表散寒、理气宽中、化痰止咳。老年人和儿童夏日饮苏叶汤,有健脾补中的功效。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