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长青:新老“资本论”的五点相同

【看中国2014年07月25日讯】《资本论》作者马克思如果今天复活,可能没什么人热捧,因为他的反资本主义理论和阶级斗争学说,早被证明是错的,并带来灾难性后果。可是一本名为《21世纪资本论》(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的“新资本论”最近问世,却在西方被热捧,居然登上《纽约时报》和亚马逊网络书店的畅销榜。

该书作者托马斯.皮克迪(Thomas Piketty)是法国经济学家。一本700页的学术砖头能登上畅销榜,又被媒体报导、学界争议,比较罕见。

所谓学界争论,当然是泾渭分明的。右派斥这本书仍是马克思那一套;而左派则赞美这本书揭露了当今资本主义社会贫富不均。

虽然作者否认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但却承认,他延续的是“马克思开创的传统”,连书名都连结《资本论》。从卡尔.马克思到托马斯.皮克迪,从书的内容和相关评论来看,这两马起码有五点相像:

第一,都渲染资本主义贫富不均。

马克思的《资本论》全篇论的是资本,认为资本带来利润,利润代表剥削,由此推论资本主义是罪恶的。

皮克迪的《21世纪资本论》则找到新支点,强调当今社会“投资回报率高于薪酬”,导致富者更富,穷者更穷,同样推论资本主义社会不合理。

马克思谴责“利润”当然违背最基本常识。如果没有利润,或不考虑利润,谁还会建厂经商?哪还有市场和经济发展?恩格斯又从哪里得到钱资助马克思呢?

皮克迪批评“投资回报率高过薪酬”导致贫富差距更大,同样是不顾最基本常识。投资的回报当然会高于薪酬。可这有什么错呢!如果它拉开贫富差距,那这种“拉开”不仅是正常的,更是应该的。投资不仅是投入金钱,更是投入智慧学识。投资能赚钱,投资同样会有风险。关键是“投资机会”是平等的,任何人都可以研究股市,成为“巴菲特第二”!

三亿人口的美国,现已超过一半家庭投资股票,说明投资回报率高,是无数人看到,并乐意投入的。皮克迪拿这个渲染贫富不均,跟马克思拿“利润”说事一样,都意在攻击资本主义。所以美国网刊《The Week》专栏作家库珀(Ryan Cooper)把皮克迪的理论称为“软性马克思主义”(The soft Marxism)。

第二,都提出乌托邦式解决方案。

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的贫富不均,提出共产主义方案:取缔私有财产,消灭私有制,建立没有贫富差别的共产社会。但这乌托邦灾难已人所共知。

皮克迪针对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不均,也提出乌托邦方案:全球增税。由于今天经济全球化(人们可跨国经商买股票等),皮克迪呼吁组成国际机构,全球追缴富人的税。标准是50万美元以上就要征收80%的资本税!且不说这种公开抢劫个人财富是多么野蛮,只是这个全球性收税,怎么能行得通?连作者本人也承认这是乌托邦。

第三,都醉翁之意不在酒。

马克思写《资本论》为的不是学术,而是要建构一种意识形态,推动全球共产革命。英国当代历史学家保罗.约翰逊(Paul Johnson)在抨击西方左派的名著《知识分子》(Intellectuals)中设有“马克思”专章,题目就是“马克思:批上科学外衣的诗人革命家”,指出马克思本意不在经济和科学,他写的是“不懂资本主义的《资本论》”,目的要把“共产主义幽灵”徘徊到世界。

今天皮克迪写《21世纪资本论》也不是全然做学问,他也是活动家,要煽动仇富、反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纽约时报》报导说,皮克迪跟奥巴马团队很熟,他不仅做客白宫,还奔走于MSNBC和NPR(都是左派媒体)之间。奥巴马政府的均贫富调子的联邦预算报告,就引用皮克迪的数据和理论。

今年42岁的皮克迪出自左派家庭,他父母曾参加巴黎学生要模仿中国红卫兵的1968年法国“红五月造反运动”。在《21世纪资本论》出版前,皮克迪就是政治活动家,曾出任法国最左政党总统候选人的顾问。《纽约时报》报导说,2012年法国大选前,皮克迪起草了联署书,跟42名同道学者呼吁支持左翼总统候选人奥朗德。

马克思被视为共产主义“造反有理”的滥觞。皮克迪则被称为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精神领袖。皮克迪曾对媒体说,华尔街“占领有理”,因资本主义运作不良。从“造反有理”到“占领有理”,他们都有明确的反资本主义的一致性。

所以“纽约基金”(New York Fund)经理舒茨曼(Daniel Shuchman)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的“皮克迪是21世纪复活的马克思”中说,《21世纪资本论》这本书,“匪夷所思的意识形态冗长说教超过了经济分析研究”,并建议这位法国民教育授应该去读奥维尔的《动物农场》和库斯勒的《中午的黑暗》。那意思是,去了解共产主义带来怎样的灾难。

第四,数据资料上都有虚假。

由于“主题先行”、意识形态挂帅,自然在资料数据上,有目的大于真实的倾向。马克思的《资本论》已被证明,很多数据是虚假的。当年就有两名剑桥学者发表报告,指出马克思在使用数据上“有一种近乎犯罪的鲁莽”,只是在《资本论》关键的第八章,就“犯了四项造假之罪”。在上述《知识分子》中,保罗.约翰逊更是严厉谴责马克思在使用数据上“带有偏见地扭曲和明显的不诚实……编起谎来胆大妄为”,“不只是《资本论》,还包括马克思的所有著作,都表现出对真相的藐视,有时可是说是轻蔑。”

今天这部《21世纪资本论》也同样存在数据不实问题。英国中央银行前行长默文.金(Mervyn King)就指出,“这本书的关键弱点在于,精心组装的数据并不能支持皮克迪关于资本主义本质的言辞。”

英国《金融时报》两名经济编辑(Chris Giles和Ferdinando Giugliano)合写了一篇调查报导,指出皮克迪的数据有四大类问题(不是四个!),包括来源混乱,张冠李戴,计算错误,不给出处等。该调查报导认为:“这些有缺陷的数据为皮克迪的结论提供了虚假支持”。

皮克迪对此的回应模棱两可,说他将来会“完善”(数据)。但强调这不会影响他的书的结论。但原始数据有问题,怎么能不影响立论呢?

第五,都是言行不一的伪善。

马克思着书立说,一生谴责资本主义剥削,可他自己却一直剥削亲朋好友。据《知识分子》一书,马克思总是纠缠父母要钱。“马克思因金钱跟家人的争吵使父亲晚年抑郁而终”。他父亲死前在信中还抱怨马克思不关心家人,只是要钱。后来马克思又纠缠母亲要钱,气得“母亲跟他断绝一切关系。她痛苦地希望‘马克思能攒点资本,而不是只会写关于资本的文章’”。

马克思常年剥削恩格斯更是公开的秘密。他几乎终生被这位商人战友养活(恩格斯收入的一半给了马克思)。保罗.约翰逊在《知识分子》中说,“两人之间完全是马克思这边在剥削的不对等关系”。但最惨的是琳蘅,她22岁到马克思家做保姆,一直做到67岁去世,45年间从没得到一分钱薪酬。保罗.约翰逊感叹说,马克思批判资本家剥削工人,但那只属于薪酬不足,可他家里的傭人则分文皆无。马克思连一分钱薪酬都不付,可谓世上最黑心的雇主。更甚的是,马克思还偷偷占有了这个女傭,生出私生子。为掩盖丑闻,马克思说孩子是恩格斯的,但恩格斯临死时说出真相。

(关于马克思的丑闻细节,可阅读该书的台湾译本《所谓的知识分子》。中国江苏出版社翻译出版该书时,把马克思这章全部删除。没看过英文原书的中国读者,根本不知道该书有马克思这一章。而且该译本还把书中不符合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字眼进行了删削,同样没做任何说明。该译本主编、南京大学教授杨正润在前言中大谈知识分子的诚实正直,却只字不提那么重要一章的删节,哪怕婉转的表达、歉意都没有。)

《21世纪资本论》的作者皮克迪也有马克思隔代遗传的言行不一。他呼吁平等,强调人权,可他却家暴,殴打同居女友。当地警察局记录,这个女友曾报案,在警局呆到下半夜,并在医院验伤。皮克迪的这位前女友可不是什么女傭,她(奥蕾丽.费利佩蒂)是现任法国文化和新闻部部长。当年打她的男友现在出了大名,但这位前女友还是不原谅。费利佩蒂的发言人说,皮克迪承认曾家暴并因此被捕,但费利佩蒂没有继续起诉,因为不想她的幼女由此身心受伤。只好自己忍了。

但这样的马克思传人,却受到西方,主要是美国左派的热捧。左派媒体旗舰《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克鲁格曼就写过多篇文章,称皮克迪的书今后十年都重要。耶鲁大学教授哈克(Jacob Hacker)和加大伯克莱教授皮尔逊(Paul Pierson)不约而同,甚至把皮克迪捧为“当代的托克维尔”,说1831年法国人托克维尔写出《论美国的民主》,指出我们的优点,当今法国学者皮克迪写出美国的弊端。但这两名美国民教育授可能根本没有看懂,托克维尔在书中恰恰是提出“以私人慈善而非政府来协助贫穷人口的主张”,等于强调市场,而反对今天皮克迪推崇的、由政府(高税收)来达到平等的手段。

照现在西方左派的热捧劲头,《21世纪资本论》很可能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推波助澜,左倾的瑞典评委们大概很乐意给马克思的隔代传人带上桂冠。

在右派对皮克迪的批评中,以我有限阅读看到的比较有力度的文章,是法国知名经济学家、保守派学者索尔孟(Guy Sorman,也译索尔曼)写的题为“美国左派和皮克迪的荒唐热恋”(The Irony of the American Left's Love Affair with Thomas Piketty)一文。索尔孟介绍说,皮克迪的书在法国及欧洲的反响都不大,因高税收已使德国、法国、西班牙等资金外流,皮克迪此刻提倡重税,连欧洲的左派政府都难有热情。但该书在哈佛出了英文版,却被美国左派热捧起来。

为什么美国左派热捧这本书?因资本主义在全球横扫般的胜利,让向往社会主义的左派们有一种绝望感。奥巴马的支持者们想利用这本书大造声势,起码在舆论上扳回一局。

作为法国重量级公共知识分子,索尔孟着述甚丰,也写过关于中国的专著《谎言帝国:21世纪的中国真相》(2011年台湾允晨出了中译本)。他的其他专著《印度制造》、《伊斯兰制造》、《经济学不会撒谎》、《金融海啸后的世界影》等也都有中译本。他对中国有第一手观察(曾去实地考察),对北京政权有严厉批评。他多次到台演讲,力挺台湾,支持中国民主化。

在这篇书评中,索尔孟毫不客气地批评了皮克迪的左倾理论。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宗教,虽然皮克迪被左派们视为“弥赛亚”,但“作为空想家的皮克迪,没有为马克思宗教提供任何新的东西。”“皮克迪在美国被热捧,根本不是看中他的学问,而是美国左派们要抓一根稻草,结果看中了法国的皮克迪。”即使对法国的左派,都是一个反讽。如果年底皮克迪真得到诺贝尔奖,那这个反讽就更有趣了——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胜,反资本主义的马克思死魂灵却复活得到桂冠。看西方左派是怎样闹世界的吧。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曹长青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