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齐氏文化基金会颁布“推动中国进步奖”(组图)

【看中国2014年05月30日讯】齐氏文化基金会2014年度第七届“推动中国进步奖”由中山大学教授艾晓明、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香港大学在读博士生曾金燕共同评审选出。今年的获奖者为三个民间团体:

天安门母亲、黄牛田电影、民间记忆计划。奖金各3000澳币。为纪念齐尊周先生逝世十周年,其女齐家贞2008年3月在澳洲注册成立了非盈利机构齐氏文化基金会,资金来源为齐尊周遗产、子女个人收入以及小范围的私人募款。齐尊周(1912-1998),中国广东海南文昌人。坐牢二十三年,大半辈子颠沛,为国家民主富强克勤克俭,尽心尽责。基金会的宗旨是:“中国很大,我们很小;但我们心齐,愿意为中国的进步做一点事情”。基金会每年颁发“推动中国进步奖”,奖励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个人(或组织),用文学艺术的形式,为改善中国的民主、自由与人权做出的积极贡献。

澳洲齐氏文化基金会籍六四25周年纪念之际,颁发此公告。

颁奖词

天安门母亲

“天安门母亲”是由一个六四死难者群体家属及伤残者组成的民间团体,二十五年来为六四“真相、赔偿、问责”问题奔走呼告。天安门母亲获本基金提名之际,本届评委郝建因5月3日与友人在家中进行六四纪念讨论而被警方刑事拘留。郝建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六四期间他的堂弟郝致京中弹身亡。

六四受难者殷红的血迹已经融为长安街街头暗黑的泥土,在政府强制抹杀记忆的行径前,齐氏文化基金会以纪念六四诸君被捕的事实描述作为颁奖词,将本年度“推动中国进步奖”颁发给天安门母亲。因相关人士失去联系,其获奖感言日后再补。

黄牛田电影

2007年8月20日,在广东惠州的黄牛田村,徐辛、王我、胡新宇、赵大勇、黄文海、刘高明、梁小武、前田佳孝和朱日坤成立黄牛田电影。次年该小组在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上以单独单元展出小组成员的部分作品。作为一个松散的独立电影创作团体,黄牛田电影发展至今,主要成员为朱日坤、王我和徐辛。

在独立电影备受打压的中国,这些作者们坚守“边缘”的创作地位,拒绝来自政治权力和商业目的的任何电影审查与更改,不断寻求影像艺术的创新,深切地关注被国家与主流传媒压制的社会话题,提出对社会现实的尖锐批判。他们的作品,为被相互孤立隔绝的社会群体提供了呈现自我和沟通互动的桥梁。因而齐氏文化基金会有幸将本年度“推动中国进步奖”颁发给黄牛田电影,以支持其坚守边缘、不和权力与资本共谋、持续呈现底层的独立电影精神;表彰其在独立创作艺术上取得的成就。

民间记忆计划

草场地工作站由吴文光和文慧发起,主要的纪录片创作者既有年过60岁的村民,也有80后、90后的年轻艺术家。从2005年的“村民影像计划”到2010年起的“民间记忆影像计划”(后来更名为“民间记忆计划”),日益凋敝荒芜的农村成为草场地工作站的关注对象。

在预算微乎其微的状况下,2010年起“民间记忆计划”采访了超过1000位农村老人关于饥饿的记忆,覆盖了土改、大跃进、大饥荒、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其中12位作者在三年内完成了26部纪录片。这些纪录片以导演为桥梁,通过个人摄影机和表演性的纪录片创作,重建了导演的“根”村庄里个人饥饿历史事实以及饥饿的集体身份,是无声的农村老人罕有地以个人记忆再现中国共产党上台以来历次政治运动。通过纪录片创作,导演们重建自我,在历史语境及既定的物理空间里(“根”村子)重新认识“我是谁”的哲学命题,为饥饿亲历者开启了创伤治疗的旅途。纪录片创作与社会现实碰撞过程中产生的乡村图书馆、老人基金、环保、儿童发起等活动,既是影像又是实实在在的社会行动,是导演们唤醒自我良知、重建乡村社区、实现社会自我组织的努力。


记忆memory(图片来源:民间记忆计划)

齐氏文化基金会荣幸地将本年度“推动中国进步奖”颁发给民间记忆计划,肯定其在个人影像和表演性纪录片创作方面的努力;感谢其挖掘呈现民间记忆,为中国人安身立命提供多重的时间、空间和精神维度所作的贡献。

本文留言

作者齐氏文化基金会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