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刀:中国泡沫如何被摧毁?
原标题:牛刀:国际资本如何摧毁中国泡沫

【看中国2014年05月16日讯】研究国际资本的动向,对我来说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因为这是在中国无人研究的事,因为这根本不是一门学问。国际金融学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没有实用价值,因此,唯利是图的中国人从不把这当作一回事,而我却不断收集资料,研究其中的奥秘,尤其在本次中国经济危机中,我的成果将会慢慢奉献出来。

理论上,国际金融不是一门大学问,但是,却是融通天文地理,精通数理逻辑,熟悉各种科技,打通文史哲,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不仅仅综合人类现有的一切学问,而且,创造出世界文明的奇迹。

关于国际资本的诞生和蔓延,我在《债务海啸》一书中做了一些简单的阐述,在此不再赘述。本文我将着重分析在未来一年多中,国际资本在中国的战略和目的。

美元布局——摧毁中国泡沫最大的堡垒

谁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帝国,而现在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而北京是这个帝国的首都,也被称为帝都或者魔都,很多诡异奇妙的事就发生在北京。这是一点也不奇怪的。我们都熟悉中国的历史,在中国这个华夏帝国的版图上,从来都是刀光剑影、硝烟弥漫,而在任何一个历史转折的关头,都会发生谁也想不到的变故,但是,结果都是一样的,在历史上是无数人的生命突然消失,现在是无数人的财富被血洗。

北京是美元流进中国最多的城市。美元在贬值周期,国际资本就在布局未来逃出,而且,一定是在美元的升值周期出逃。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和楼市下行趋势,两者都归因于“美元的2014-2020年升值”和“美联储即将启动加息政策”,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实质是应对美元战略,遗憾的是,中国已经错过了两次刺破泡沫的机会,这两次我都提醒过央行,然而,央行不仅不听,反而大肆进行4万亿的2.0版,4万亿的3.0版继续放大泡沫,继续给美元留下布局的巨大空间和时间以及巨大的获利机会。这让我很无语,也让饱受网友耻笑之机。

中国百姓并不知道,他们购买的完全是泡沫而不是财富。很多人不明白,尽管我多次讲过美元流动性的厉害,具体数据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回到中国问题上,可以看到,2002年,美元进入客观的10年贬值周期,对美国来说,美元贬值,国内美元通过“巴菲特们”大量外逃,进入全球资源资产领域。由此,美国国内钱紧,失业率上升,为打压失业率,美联储只能实行拉抬通胀率(即本质上是提供更多的流动性),所以美联储只能减息。但问题是,911后,美国连续减息,到2003年时,美国的基准利率只有1%,接近日本的零利率。所以,2007年后,直接的减息效应有限,美联储开始启动另一政策——“量化宽松”,其实质是从“货币数量”的角度来实现美元运行的“低息”意图。也就是说,无论是直接的“减息”还是间接的“低息”,美联储的政策意图是通过“低利率”来增加美元的流动性。因为贬值周期内,美元的运行主体部分在全球,因此从本质上说,美联储的政策实际上是增加美元在全球的流动性(美国国内的流动性,比较而言,相对次要)。也因此,2003年—2007年,美联储减息,中国外汇储备从4033亿美元上升到15282亿美元,其中约有1万多亿的流动性进入中国;2007年—2013年,从19460亿美元上升到38213亿美元,其中约有1.87万多亿的流动性进入中国。可见,至今天为止(2014年3月)我国外汇储备约3.95万亿美元,其中2.9万亿来源于美元在“贬值”和“低息”阶段的注入。若按照全球外汇储备存底12万亿美元规模评估,2003-2013年这十年进入我国的美元流动性规模2.9万亿美元,已近1/4比重了。由此可见美元流动性对我国的影响力是多么巨大,这些资金都将在未来两年全部回流美国本土。

而正是在这个时间段,尤其是2009年后到现在中国房价发疯似地上涨,很多美元在北京购置资产,空置房381万套很多就掌握他们手上,都是很廉价的。李嘉诚已经抛售的北京上海的资产是其中之一,因此,李嘉诚的出逃实际上是美元卖出人民币标的换成美元流回美国本土,当然,李嘉诚一部分资金流向欧洲,但是,本质是一回事。

目标北京——美元如何攻击北京泡沫

很多人不知道,这一轮开发商跑路最早不是江浙两省而是北京。所以,在美联储缩减QE后,开发商资金逐渐绷紧。3月22日上午9点,100多名业主聚集在北京丰台区方庄桥东的“锦上国际”售楼处讨说法。多名业主称,在2011年至2013年期间,购买的位于北京通州区台湖镇光机电产业基地的楼盘至今仍未交付,楼盘工地也已停工,开发商也无法取得联系。收房延期已近一年。这家开发商是最早跑路的,事发北京,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北京美元出逃将远比上海更多。

全国城市退地第一个城市也是北京,这个号称中国房地产最坚固的堡垒,永远不会跌,在有些人的嘴里至少还要涨20年,每平米超百万。然而形势变化之快,出乎开发商的意料,有人开始打退堂鼓,后悔拿地了。4月10日以21亿元总价摘得北京丰台长辛店地块的中筑置业旗下公司,正寻求退回该地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昨日从多渠道了解到,中筑置业确实有退地计划,但并非主观意愿,合作方退出带来的资金压力或为其退地的核心原因。合作方为什么要退出,为什么找不到新的合作商,而非要退地,一买一退,加上保证金,估计损失1亿,原因就是没人看好北京地产了。

这些职业投资的美国金融大鳄,不会看中国官方公布的所谓的GDP,只会看美联储缩减QE的力度。他们知道,美元即将进入2014-2020年的升值区间,美元的流动性开始逆转,在全球“巴菲特们”的“美元套利资本”和“全球对冲资本”的职业资本军团的率领下,美元将浩浩荡荡、势不可挡地回美国、回美国的银行。可以预见,美联储缩减“QE”,其本质是把美国价值的“小山坡”削平,同时相对挖个“小坑”;第二步,会逐渐“高利率”,其本质是把美国的价值“小坑”适度注满,然后把“水”人为地引导到银行体系。因此,美联储退出QE后就是北京房价大跌的时候,但还不是泡沫破灭。这就是我们看见的北京进入2014年不管是新房还是二手房成交量大幅下挫和人民币大跌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是对付北京泡沫的。

我处心积虑的研究美元,绝不是为了个人盈利,而是为了更好的提醒中国官方解决泡沫问题的必要性,不要引发汇率大战。

围堵上海——美元如何摧毁杭州和南京?

上海豪宅主要的购买力来自江浙两省,而在江浙两省云集着很多富豪,上海高端房产正在消灭这些富豪们最后的资金。上海5万元单价左右的住宅大部不是上海人自己买的,购买力是来自江浙两省和全国各地的土豪。

进入2014年,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杭州会一波一波的降价,天堂嘛,房价自然高,看似自然,实际也合理。浙江,是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之一,仅次于当年的深圳,是中国出口贸易仅次于广东的一个大省,但是,次贷危机,浙江广东受到的影响最大。这一次危机,浙江理所当然的是泡沫最早掀起破灭主要区域之一,因为他们在省一级当中,外汇占款最多,泡沫破灭会走在前面。请注意,在缩减QE的过程中,只是对开发商资金链产生影响,我们看见的所谓下降只是个盘的下降,而汇率大战导致的是中国所有城市土地价格回归理性。那是房价泡沫的真正破灭。

在杭州造势可能是国际资本最为成功的小小手段,而这个手段将在2014年9月后在南京开始。国际资本之所以这样布局,杭州掀起,南京刮起风暴,让江浙两地的土豪们完全现形,因为他们的负债同样是很大的,很多人将被迫抛售上海的房产,引发中国楼市哀嚎一片。

南京被誉为十大房价不倒的城市,最后的结局,我们会发现,在泡沫面前谁都在裸奔,不可能有谁会躲得掉,除非你借的不是人民币。江苏是以乡镇企业起家的,与星罗棋布的浙江民营企业有些不同,重要的是,江苏的模式就是政府负债造城的运动玩的比较早,营造了一批官商勾结的富豪,这帮富豪在美元面前完全是一个穷光蛋,人民币再多也就是多一个陈光标而已。

把江浙两省的中心城市泡沫刺破,是国际资本的第二战略,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汇率大战开始后,为北京上海扫平泡沫破灭时的补充购买力。上海的裸奔就在汇率大战开战后,和北京一起现出原形。其原理,如前面所讲;其战术就是围堵完江浙两省后,让上海泡沫现形的更加彻底。中国房价泡沫至此会彻底破灭。当然,中国政府会拼死维护泡沫,这是没用的,除非央行再印20万亿钞票出来,否则,一线城市只有死路一条。而这新增发的20万亿,将会被换成美元成为全球对冲基金的的利润。

决战香港——顺便摧毁华南泡沫

本届广交会是历史上最惨淡的广交会,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个表明,未来中国出口面临更大的困难,从波罗的海散干货指数在4月下旬再次跌破1000点算起789三个月,中国一批出口企业将无新订单,所谓出口增长只是中国官方的一厢情愿。2014年4月,索罗斯开始陈兵香港,其战略意图是十分明显的。我的分析是美联储退出QE后,索罗斯必然动手,先摧毁香港房价泡沫,再摧毁深圳泡沫,再摧毁广州房价泡沫。

中国大肆印钞处心积虑搞起来的巨大泡沫,将会彻底瓦解,而中国当局完全搞不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因为他们信仰的是印钞、房地产,而完全不是在搞经济,而是带着全国人民玩金融。玩金融,必然是洗劫财富的一场游戏。

中国人大多不懂什么是金融。金融这个东西,目前炒的很火。而实际上,真正理解金融的人寥寥无几。这样的话,很多人一定不服。事实上,一个骗局的成型,所依赖的就是多数人认为容易理解而事实上很难弄明白的特性。从金融学上来说,中国房价完全是一场骗局。说到底,国际金融学只是金融学的一个分支,专门阐述国际资本如何玩弄发展中国家。中国这次可能被国际资本玩死。

以上三个方面全面完成后,中国这一轮经济增长会成为泡影。在人类的经济史上,罗马帝国的镀金的时代持续了150年是历史上最长的镀金时代,英国的镀金时代持续了100年,美国持续了60年,香港在英国殖民期间持续了50年,而中国仅仅只是6年(2009年至2015年)就彻底结束,可悲可叹,主要原因就是中国政府本质上太过猖狂,把金融玩过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