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君】名句人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图)


纽约布鲁克林植物园被大风吹折了树枝的古树(摄影:云中君)

最近听说一个才华洋溢的好朋友准备辞职返乡了,心中顿时惋惜之意。因为他是那个公司的业务骨干,从事的工作与在大学和研究所所学的专业相同,算是科班出身,又有多年的工作经验,这样的人才出走,势必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然而,他所在公司的老板不是萧何,根本不可能在月下追他回来。因此他也没有韩信那样的运气,只得返回故乡休息一段时间之后再觅新职。

在一个僻静的咖啡店约了这位朋友闲谈,看来他对这场变故早已释然,对未来的生活计划似乎也已胸有成竹。对于过去的反思,他承认自己爱出风头,高调做事,却没有低调做人。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在当今的现实社会中,一个人如果不能低调做人,就很容易招惹是非。他问我,历史上都有哪些名人曾因才华遭人妒嫉,以致抑郁不得志?为什么越是有才华的人越容易遭人诋毁?我由此想到了古人所说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段话原出自于三国魏人李康所著的《运命论》。意思是说,“一颗树高于整个树林,大风必定会先吹倒它;多出岸边的土堆,激流必定会把它先冲走。一个人的品行高于众人,别人必定会对他产生非议。”细思之,在一片树林之中如果有哪棵树长得太高而突出于其它的树木,大风刮过来必定最容易摧断这棵突出的树,果然言之有理。这段话告诫人们不要过分地在众人面前出风头,风头出多了,必将遭到外部势力的首先发难。 因此,我对朋友说,宋朝大文豪--苏轼的一生,也许就是对这一段话做出的最好的诠释。

左右不能逢源  苏东坡惨遭文字狱

在历史上,苏轼是一个悲剧人物。他重气节、有志向,通经史,关心时事,以图强国。他不仅聪明绝顶、多才多艺,而且品行善良,人格高尚。21岁时就高中进士,可是刚刚踏入仕途,便卷入了一场没完没了的政治风波之中。苏轼做主簿、签判一类的地方官之时,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因为反对“新法”推行过激,苏轼写了几篇文章,如《商鞅论》和《拟进士廷试策》,或借古喻今、含沙射影,或借题发挥、旁敲侧击,在《上神宗皇帝》万言书中则是公开地指出了新法的弊端。

王安石其实是非常敬重苏轼的,他认为苏轼“乃当今奇才”。但是政见的不同使其在皇帝问他“可用苏轼时”,王安石说:“如果要推行新法,就不能重用苏轼。” 苏轼也因此感到京城难待,便再三请求外调。之后几年,他做过通判及杭州、密州、湖州等地的知州。待王安石被罢相,严肃的政治斗争部分地变成了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倾轧和报复,苏轼再次变成了其中的不幸者。谏官李定等人大兴文字狱,摘出了他的一些讽刺新法的诗句,加以弹劾,他被捕入狱,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过了七年,司马光上台为相,苏轼既未完全消除对王安石变法运动的敌意,又不满司马光旧党的彻底倒算,于是旧党中的一些人就把他看作第二个王安石。他在旧党之中也无法容身,于是又请求外调。后来宋哲宗执政、新党再度上台,苏轼的日子却一天比一天难过,被一贬再贬,从惠州贬到海南岛,最后病死在遇赦北归的旅途之中。

细观苏轼的一生,他之所以遭受了许多痛苦的折磨,有两个不能不说的原因。一是在于他敢讲真话,他自称“言必中当世之过”,说自己的文章“皆欲酌古以御今,有意乎济世之实用”。二是小人妒嫉,那些庸俗之辈看不惯他在皇帝和皇太后面前受宠。正因为苏轼才华过人,才正应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段名言,苏轼最终成了小人们口诛笔伐的牺牲品。

孙膑大智慧遭庞涓嫉妒  晴雯太俊秀被众人诋毁

虽然苏东坡聪颖过人,才华横溢,但是盖世的才能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反而使他灾祸连连,《乌台诗案》因被控诽谤而入狱,他在诗中感叹地说:“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因此,在他的第四个儿子苏遁出生时,他曾作《洗儿诗》云:“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妄到公卿。” 其一生际遇之悲惨,实在令人感伤。然而,尽管历尽了人世间的沧桑,苏东坡最终却能以豁达的胸襟寓超旷于悲凉之中,原谅了那些曾经诬陷并加害于他的人。

春秋战国时期,魏惠王招贤纳士,请来了著名军事家孙膑。哪知他手下的将军庞涓心胸狭隘,嫉妒孙膑的才能超过自己,就背后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十分恼怒,将孙膑治罪,并且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 后来孙膑历经苦难到了齐国,齐王十分敬重他。齐国大将田忌更是对他礼遇有加。他在与庞涓交战时,在马陵道设下埋伏。马陵道是夹在两山间的峡谷,进易出难。 庞涓中计追来,一声锣响,万弩齐发,箭如骤雨,庞涓浑身上下像刺猬一样被万箭穿身,一命呜呼。以害人始,以害已终,这就是孙膑与庞涓的故事留给后人的启示。

文学巨著《红楼梦》中的晴雯就如同一朵出水芙蓉,盛开在红楼群芳的钗影之间。然而,“风流灵巧招人怨”,人世间的小人们对于美好的事物总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扼杀。晴雯始终活在众人的嫉恨之中,袭人嫉妒宝玉待她的情谊深厚;王夫人嫌她“生得太漂亮了”;贾府上下一干老婆子、小丫头们妒忌她的地位。因此晴雯悲剧的发生就成为一种必然,她的俊秀和聪慧导致了无止的毁谤与流言。

古往今来,小人不绝于世。因此,工作出色、得到老板欣赏的人难免不遭人妒嫉。有些小人甚至像庞涓一样不择手段的陷害有才能者,表面称兄道弟,背后暗放冷箭的也不乏其人。标新立异、 先知先觉的人总是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和不公平的待遇,因此对于那些毫无根据的流言蜚语,即使不能明察秋毫,也不能照单全收,更不可只听信一面之词,流言止于智者。

最后我对那位朋友说,能被人嫉妒其实也是一种美德,至少说明了自己的能力超过了别人才有可能被人嫉妒,一个目不识丁的白痴或一个只会溜须拍马的人是永远不会被别人嫉妒的。关键是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时要处之泰然,端正自己的心态,学会低调做人。

本文留言

作者云中君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