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 我想跟你说这些(组图)
人总会在一段时间里面理清了很多头绪,也想明白了很多问题,遇见了非常重要的人,工作和生活共同构成现实,现实和自己互相影响,我渐渐发生了改变,以下这些写给我的体会,和那些改变。
我们大部分时间忙于做的,几乎都属于两个范畴,重复童年的美好,回避童年的糟糕。
童年至于我们每个不同的人都异乎寻常的重要,如果你想深刻理解一个人的内心,不如劝他从童年故事开始讲起。我们绝大部分追逐的单纯、简单的快乐与精神愉悦、甚至易于满足,也就是浅浅的那一层欲望,也都来自于童年对这个世界最早最直接美好理解。
但是,希望我们在成熟之后能够懂得,现实不是父母,不是你伸手要玩具,它就会想法设法买给你,而现实大多残酷,玩具是有的,给你也可以,但是不是买,是卖。
亲戚,尤其是亲戚家的孩子,未必就一定比朋友亲近,反之,朋友,未必不能成为胜似亲人的关系。
我记得我妈跟我说过,我伯父家的孩子年长我几岁,在我婴幼时期经常欺负我,家属都以小孩子顽皮为由并没有重视。在我长大后,也陆续由于性格不合,经常和姑姑家的孩子打架,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父母和亲属关系也是不冷不热,多年来并无密切往来,直至多年后家迁,都没有常识一样的寒暄,各过各的生活,疏于联络,倒是母亲一方,还偶尔探望,与老人也毫无陌生感,甚至是非常挂念,明知各自生活忙碌,仍然放不下心。
这与童年关系非常大,同理,在年幼时代交往并经历了非常重大变故的朋友,也会成为胜似亲人的关系,重点在于人本身,知感恩,时间空间在漫长的自省和内心触动的过程里,无非是些许理由了罢。
保留你最初年少懵懂的感情,那将是你很多年很多年范围内值得珍藏的回忆。
这里说的感情,包含亲情友情甚至不知所以然的爱情。小升初的时候我骑车上下学,有一个学期新开始,发了新书,同学们看见新书本的感觉我想你懂的,打开书本伸进去闻纸质木香的感觉记忆犹新,而我骑行回家的路上大雨倾盆,我脱下雨衣盖上书本,宁愿自己淋湿,快到家的时候,车子滑倒了,书本散落一地全部湿透,我瞬间就哭了,那可真名副其实的泪如雨下,哭喊着我的书我的书。
多年以后,书本成了我随时可以消费的东西,甚至随意买来送人,最后甚至非借不能读也,然而那种感觉却再也找不回来了,情感同理。当你意识到青春是场美丽的梦时,却已醒来。
早点理解学校即社会,有利于你更快的融入“社会”。
初中开始,我便寄宿读书,全封闭的校园和自主独立的环境,甚至有些外聘的高级职称的教师因课务繁忙也常年吃住在校园里,从什么都不会,到什么都必须会。除了生活独立之外,一定有其它原因让我更能体会学校即社会的感觉。
刚转学来的时候,自身成绩不错,到一个新环境,适应需要过程,比如我的东北口音。当全班哄堂大笑,所有人都在模仿我的口吻说这四个字,那一瞬间我才明白,书上说的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的感觉是真的存在的——叫无地自容。
一个月后,我彻底更改了我的口音,习惯了普通话,顺利的和班级前三名的三位同学成为课上课下非常亲密的小伙伴,甚至去拜访他们的父母,也鼓励我们在一起玩儿和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后来我们都上了重点中学。直到上个月底,其中一位大婚,我们再次重逢感慨十几年光阴如水,通知了很多当年同学来,最后剩下的,也不过四个人中的三个。
友谊和距离的关系并不绝对,还是看人对情感的态度。
哥们之间经常聊起的所谓兄弟情义,有两种广受好评,一种是部队战友,一种是大学舍友。毕业的时候喝的涕泪横流稀里哗啦,最后仍然各奔东西,其中有着深的难以形容的情感伴随着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然而,从毕业走出校门的实习身份到某家大小公司的中层或者高管,我们各自走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开始时候大家会难过,那么好的关系为什么就淡了。
到了今年我想通了,也许各自都在忙碌于生存期,没有太多的闲暇顾及那些纯真的友谊,如果到了各自家庭事业都有了稳定的状态,也许还有机会坐在一起老友相聚,聊聊感慨。当人没有从心里正式的接纳你,其实你们近在咫尺和天各一方是没有区别的。
有多优秀是第二条标准,有多合适才是首则。
年纪小的时候,我们对另一半有很多幻想,有些甚至可以称之为意淫,我们希望自己的她美丽善良性感偶尔还萌,我们希望自己的他高大帅气肌肉还懂女人心,于是我们就手里拿着模板,按图索骥,结果多年来,也找到几个类似的伴儿,最后磨合来磨合去,不是对方坚持自我,就是自己很难让步的扑了一个又一个的空。
时间长了你会发觉,有些事情,生活过的不是生活本身,生活过的就是两个人,两个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地域甚至气候、还有癖好习惯各自不同的几乎是两个世界的人,要妥妥的融在一起,这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无异于你要求甲,必须变成乙的样子,如果不变,那么唯一的可行性就交给了你要把不接受甲的自己,变为接受。而最可怕的是,在这样迥异的两个个体之间,如果没有真正的爱情,未来的三五十年,该如何度过。
多关注自己内心的需求,不要采纳太多的“我觉得你……”。
例如常见的马拉松感情基本都是别人说:“其实都这么回事,你们差不多得了。”或者:“你们这么久了分开太可惜了!你们彼此磨合习惯了还能咋办?”——其实情感也只是我们所为的一种体现,多数时候,我们做了很多事情,却从未认真的拿到和情感媲美的高度上来思考。可悲的不是最后这个思考的机会,可悲的是,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就已经听取了太多的撺掇,众人纷云,这个不好,那个不对,这个不适合你,那个你不适合。
很多事情当自己拿不定主义的时候,是可以听取大家意见的,但在这基础上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自身要有足够强大的判断力,能区别是非曲直,能知冷暖辨善恶。
要相信直觉,相信一见钟情,相信爱情的神奇与伟大。
我喝过很多酒,分过不止一次手,但是我从不抱怨。爱情是造物主赋予人类的诸多情感之一,在情爱诞生的那一刻起,情爱本身就没有倾向性,任何人获得真爱的概率是均等的,注意我说的是真正的情爱,不是获得性/爱。
爱情之所以伟大,是因为爱情可以跨越时间、空间、距离、让一切不可能的相爱变为可能,让白发变为黑发,让陌生变为百年厮守,让我爱上你,让你爱上我。
遇见喜欢的人,就要去告白,想做的事情,就去做,不做怎么知道你喜欢的人不喜欢你呢,不做怎么知道你想做的事情未必就能做得成呢!这种段子并不负能量,我想,年纪轻轻的,为什么不呢?更负能量的是,多年以后,你喜欢的人告诉你其实他喜欢你很久了,你想做的事情如果当年做,也许会改变你的人生,而此时,你也没了冲动和年轻气盛的姿态,只剩下一生叹息,才可悲吧。
应该早点有个家。
一个人住也是家,二人住也是家。很多人过着不同的生活,朝九晚五的上班、下班,有咖啡店夜店的,也有直接回家买菜做饭刷碗看电视的……其中广受争议的,是保守派,和享乐派。
本质上这二者,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这里面有一个核心,就是家和家能够给你什么,其它都是外力。一人如何营造自己的住所和对自己的生存环境的要求有多高,会映射到他对家的概念的理解上,年轻时候大家都自我,没有家庭概念,自然邋里邋遢,住所也大多随性而自在,而年长的人会对家的环境有所要求,是因为事业渐渐步入正轨,对条理性要求很高,逐渐就会映射到生活中,回到乱糟糟的家会非常不适,自然也就逐渐改善。
家还可以带来很多东西,爱和归属感能让你不再孤单,不再觉得无助,让你觉得有人在等,有人支撑,家可以让你安全,远离惶恐,家可以让你从保守派的无聊与乏味中找到趣味,也可以让享乐派找到稳稳的幸福。
想法太多未必可以接地气,稳步踏实未必有创新,但是逻辑见长一定可以让你脱颖而出。
毕业这些年,创新的价值越来越得到重视,社会化营销也屡屡爆出惊艳的创意点子让人拍案叫绝,但是至今没有一个人可以说,我创意见长,我值5K,而是被HR屡屡逼问,你还有别的擅长的东西吗?
从业四年,我的穿衣风格影响了数十人,言语逻辑影响的更是数不胜数,这里强调的影响是直接改变了被影响者自身的既成风格。当然最早我也属于某些品牌、设计、甚至媒体表现形式的被影响者,只不过不同的是,我在用逻辑让一切在我身上,得以体现。这就是逻辑的强大,强大到你一直在诉求别人,而别人只能被动的接收和吸取。
其实很多事情,是非对错真的不是唯一的衡量法则,你也不能把事情或者人做简单的非黑即白的归类。也就是因为逻辑的关系,我们绝大部分人才是普通人,我不想做个普通人,我希望你也同样。
不要奢望感化你的老板,也不要奢望从情感角度博得职场人的理解和体谅。
我口中的老板,指的是和你存在法定意义上雇佣关系的老板,也就是你直属或者间接的汇报人(boss),只要你们的关系不是对等的,如合伙人、契约股权关系、层级相同(总裁和副总裁),那么就不要奢望走任何情感诉求,你需要做的是创造价值,然后用价值来换取等价物或者一般等价物。要习惯换位思考,换位思考的含义大概是身为一个技术员,要给一个没有技术背景的人,简单的成功说明白一个技术问题。
多换位,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理解和体谅不是,因为这二者的本质都是源于情感本身,所谓情感,在职场里大部分时候都归类为不客观,不客观便不主流,不主流便小众,小众就不会获得绝大部分的支持率,结果不言自明。
做人性情一些可能得罪人,但是也可以帮你筛选很多虚情假意的人,同样,追随内心去做一些决定未必就感性,未必就不成熟。关键的事情要慎重,和谁做真正的朋友,跟谁混,娶谁。
生活其实只有两件事,生,维持生命,活,找些乐子。人也只有两面,一面在柔软的胸怀,你要把亲人爱人朋友拥抱在内里,一面是坚韧的背脊,你要暴露给残酷的现实。
渐渐你会发觉的,值得信任的人越来越少,和盘托出的除了父母就是你的爱人,父母越来越老,渐渐的他们只了解你,无法理解你,而爱人,确实是那个少数与你一起承担到最后的人,没什么理由不坦诚,当然,这也导致,娶了什么样的老婆渐渐变成什么样的人。
出点时间,多一个人呆着,你会明白谁更需要你,你更需要谁。有空整理一下很久或者很久以前的那些碎片式的承诺,虽然它们最终会被时间摧毁成渣,但是你可以回想一下诉说承诺的初衷,会让你觉得现在的自己确实长大了。当你认识到自己长大了的时候,往往会发现,时间走的更快了。
勿忘初心的确非常重要,它贯穿于你做事的方寸和始终之间,甚至有一个合理的开始,远胜于一个自己不能接受的结局。过去不重要,但是经历和从经历中能体会到什么非常重要。
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阶段,看见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我很想告诉他,可能翻过去山后面,你会发觉,原来没有什么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