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带脑瘫孙子旅游治病 穷游135个城市
【看中国2014年03月06日讯】当一些成年游客在国内外用不文明行为给家乡抹黑时,一个脑瘫儿童跟着奶奶用“穷游”的方式艰辛治病,还不忘帮家乡播撒文明旅游的种子。
全家决定让孩子旅游治病
3日,记者来到武汉四维街五福社区陈浩岚小朋友的家里。一开门,12岁的小浩岚笑着打招呼,忙不迭地搬出椅子让记者坐下。小浩岚身高有1.5米,皮肤白净,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初看时跟同龄小朋友没两样,只是张嘴说话时口齿不太清晰,走路脚跟不能全着地,还有些不稳。“能这样已是奇迹。”奶奶赛春芳说,小浩岚的残疾证上还写着智力和下肢二级残疾,属于重度残疾。
因出生时缺血缺氧造成窒息,小浩岚一落地就成了脑瘫儿。“4岁前他走路是头向前倾斜90度,两手张开保持平衡,整个姿势跟歪歪扭扭的飞机一样。”
赛春芳说,到了两岁时,陈浩岚还不会说话,端碗总是掉地上,成天流口水,5岁时连一加一等于二也不会。“身体的残疾不可怕,就怕他因此自卑自闭,这样一辈子就走不出来了。”赛春芳说。
“可以带孩子到大草原、大沙漠、大山大海边,让他尽力地蹦跳,大声的喊叫,刺激受损神经,经常有爬山等活动,还能锻炼身体,避免四肢肌肉萎缩。”医生的话给小浩岚全家带来希望,带孩子旅游治病成了全家的目标。
住20元的旅馆坐绿皮火车
下决心带孩子旅游治病,但一个“钱”字难住全家人。记者在赛春芳家看到,祖孙三代五口人挤在不足40平米的老房子里,家里摆满了旧家具,斑驳的墙面贴满了乘法口诀表、汉字表和课程表,小浩岚的课桌就在客厅饭桌旁边。赛春芳介绍,儿子儿媳也都是一般的职工,没有多少收入,老伴的工厂也早已倒闭。但不管有多难,家人仍咬着牙带小浩岚全国到处求医,顺道让小浩岚见识全国的风景。
因为家庭条件有限,仅有的一点积蓄要看病,所以小浩岚只能“穷游”。为了节约路费,奶奶带小浩岚旅游乘车都捡最便宜的“绿皮车”,到了外地也只住十几元、20元的小旅馆。一次住在沿海的一座小城,破旧的小旅社老鼠成灾,大白天包都被咬破。
他们旅游时也不能肆意品尝特色美食,而主要以米粉、面条、馒头果腹。“一个人每天伙食费不超过5元,最亏欠孙子的是出门从没给他买过饮料,孙子也特别懂事,不管在家还是在外,从来不找我买饮料零食。”说起小浩岚的懂事,奶奶的眼圈顿时红了。
赛春芳最庆幸的,还是大多景区对残疾人和老年人都有优惠。她说:“我们一老一小拿着老年证、残疾证,很多景区都免票,不然我们也坚持不下来。”
“从2006年11月12日到2013年2月20日,历时377天,共出游29次,135个市,足迹遍布除港澳台之外的绝大部分中国。”孙子陈浩岚这些年的“穷游”经历都被赛春芳记载下来,一个夹杂着景点门票、火车票的笔记本已被记得满满当当。
“他走路不稳,经常会跌倒,我故意装着没看见,让他自己爬起来。再陡峭的山我也鼓励他爬上去,他也不叫苦。”赛春芳说。
治病旅游的经历,不仅身体变好了,小浩岚也变成了一个开朗的小孩。在外地遇到陌生人,他也经常主动打招呼,碰到外国游客都会说“Hello”。
大胆制止游客不文明行为
跟着奶奶旅游时,小浩岚不仅自己遵守文明礼仪,还常劝阻别人的不文明行为。
2010年7月份,小浩岚跟着奶奶在沈阳故宫旅游。行经大正殿时,旁边几个男青年正在那里说:“我们就在这个圆柱子上刻点字留念吧。”有人当即附和说:“就写个‘到此一游’。”几个人议论得正高兴,小浩岚不干了。他跑过去对几个男青年断断续续说:“大哥哥,请你们不要在上面写字,要保护文物。”这几名青年脸红耳赤,也没再刻字。
去年年底,小浩岚在黄鹤楼白云阁附近的梅园游玩。有几个中年妇女在园里乱折梅枝,将折下的梅枝塞到身边口袋里。小浩岚看到后主动过去,发音艰难但仍坚持对她们说:“爱护公共财物,不能乱采乱折。”几名妇女却装作没听见,仍然继续折梅枝。小浩岚说:“我去找管理员。”说着他就向值班室跑去。几名妇女见此情形赶紧停手,匆匆离开了梅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