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凡评论:乌克兰变天 中共胆战心惊(下)

【看中国2014年02月26日讯】乌克兰变天的原因

局势走到这个地步,人们会问,苏联1991年瓦解之后,乌克兰独立了,乌克兰独立后还是有共产党那批人当政,一直到2004年发生了颜色革命,民选总统到现在,已经有10年了。这10年当中,已经换了两三个总统,可是换了的总统,一届不如一届,到了最后这一届亚努科维奇,基本上是向俄国人靠拢,并且贪污、腐败,老百姓很不欢迎、很不喜欢,要求他立即下台,要求重新选举政府、选举总统。老百姓希望真正的得到民主自由,能够在一个没有贪官污吏或者贪官污吏受到控制、限制的国度里生活。这是一个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第二个因素,为什么发生到现在三个多月的动荡不定呢?这是一个偶发的事件。去年11月欧盟跟乌克兰要签定一个协议,这一个协议是乌克兰打算参加欧盟的话,那么这是第一个协议──贸易协定。可是现在的总统拒绝签,本来什么都谈好了,11月那一天要签字的,他拒绝签。他的理由说我签这个字之后,乌克兰会受到俄国人的惩罚,俄国人对乌克兰所有贸易上的优惠的条件,都被中止了。这乌克兰受不了,所以他拒绝签。

一拒绝签,乌克兰多数的老百姓,尤其是西部的乌克兰老百姓,都希望乌克兰尽快的摆脱俄国的影响,进入到欧盟。欧盟现在28个国家,它再加进去,29个国家,去享受欧盟各种各样的贸易、经济、文化、思想整体一个大的市场的各种好处。

可是由于亚努科维奇他拒绝,一拒绝之后,他马上得到普京的承诺,马上支持你,同时在今年12月份,亚努科维奇飞到了北京和习近平见面。希望从习近平那边得到一些好处。可是习近平衡量来衡量去,没有给他多少经济支援。他就空手而回去,那么这件事情就拖下来,一直拖到今年的2月份,乌克兰首都基辅的老百姓分区占领了独立广场,要求亚努科维奇立即下台,亚努科维奇不接受,就引起了这样的屠杀,这是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是外部原因。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是在俄国的最西部,在欧盟的最东部,夹在中间。乌克兰多数老百姓希望摆脱俄国的影响,进入到欧盟。而普京坚决不肯放,他使用了各种办法。亚努科维奇来自乌克兰东部,后来选上总统,他是倾向于俄罗斯,也倾向于中国。在这种状况下,乌克兰就变成了一个夹心饼干,也就等于是上世纪冷战遗留下的一个结果之一,双方都在争夺乌克兰。

那么从乌克兰的历史发展来讲,几百年前它是俄罗斯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乌克兰讲俄文的。乌克兰的人种跟俄罗斯人种还不完全是一个人种,但是它从那里发起来的。之后莫斯科大公国超过了基辅,所以俄罗斯又强大起来了,就超过了乌克兰。

所以在普京来讲,我要恢复我的大苏联,要把现在的俄国变成苏联的2.0版,他尽可能把过去曾经在1991年独立分散的那些国家,都想办法把它收回来。这样的做法就引起了欧盟和美国极大的不满。所以乌兰老百姓反对派都受到了美国道义上的支持,以及欧盟一些物质上的支持,来对抗亚努科维奇政府的专制独裁。

那么走到这一步,下步该怎么走呢?从口头上来讲,亚努科维奇他承诺提前总统大选、议会大选,但是老百姓不相信他,也很可能过几天或过几个礼拜,把军队调动起来全面镇压;甚至俄国也可能会出动军队占领乌克兰。这种可能性都存在。

那么欧盟积极的介入这件事情,欧盟不希望把乌克兰完完全全丢给俄国,因为乌克兰有4,500万人,他们有很良好的工业、农业、科学研究、航天航空各种各样的基础,这是一个非常好发展的地方,如果给俄国再拿去的话,增强了俄国普京的力量,那普京的力量增加以后要对抗谁呢?对抗美国和欧盟。所以现在正在较劲之中。

这个事情这样发展下去,会不会有一个终结的时候?在我看来非常困难,因为两边都在拉。尽管乌克兰多数老百姓希望加入到欧盟,希望加入到西方社会,可是乌克兰受一个最大的限制,它本身的能源受制于俄国。尽管乌克兰有很多煤田,它可以用煤,但是现在因为要进行生态环保,不可能用大量的煤来做能源,所以它要大量的进口天然气和石油,从哪里来?从俄国来。俄国愿意把低于世界市场价格,石油价格、天然气价格,卖给你乌克兰,用这个来制衡、控制乌克兰。

那么欧盟现在,尤其是前几年,欧盟本身经济出现了一个衰退时期,没有更多的力量拿出资金和物质来支援乌克兰,所以俄国趁机紧紧的咬住乌克兰。但是现在形势在变化,美国的石油上来了,并且说中亚地区出口的石油绕过了俄国,通过里海到黑海、到土耳其,从南边这部份到欧洲去,所以这部分油气田可能今后也会供应到乌克兰,但是还不是马上能解决,还得等一段时间,但是这个前景是看到了。所以欧盟正在想尽一切办法,它派出三个外长去跟亚努科维奇谈判。双方都持着各种招数和牌、能力在乌克兰这个地方进行较量。谁是最后的赢家?现在还难以断定。

俄国会出兵入侵乌克兰吗?

因为普京曾经做过一个很蠢的事情,他曾经在2008年派出军队攻打格鲁吉亚,占领那一块格鲁吉亚和俄国双方之间有争议的地点,他派军队进去了。那么这一次普京会不会派军队进乌克兰呢?很难预料。如果真的走到这一步的话,那那边冷战就开始。因为普京他是要想做当代的彼得大帝,要做当代的斯大林第二,要恢复苏联,他正在走这步棋。他想我还有时间,他还有起码8年到10年的时间,再做2任总统,他想完成这个目标。

所以这些事情在当代这个世界,尤其21世纪的头10几年是个非同小可的一件大事。

中共宣布要用核保护伞要保护乌克兰

那么下面我想谈一下,中共对这件事情是怎么看呢?中共从去年12月亚努科维奇访问北京去见习近平,已经很明显的,它是想从中共那里得到帮忙,中共现在还没有动。但是在去年12月有一件事情是非常令人吃惊的,就是中共对外宣布,中共的核武装力量,核武力、核保护伞要保护乌克兰。这件事情看起来很荒唐,可是它居然这样公布了,它做一个很长很深的一步棋,也就是说中共要想介入到欧洲的事务里头去,要在欧盟和俄国之间去插一刀,尽管它现在空军的力量、核武器的力量并不是很强大,但是它认为它可以这样做。这是去年12月份公布的。

那么我们看最近在2月20日这次大屠杀,中共是怎么报导的呢?中共报导说,乌克兰的恐怖组织发动骚乱,发生动乱,所以乌克兰政府在平乱。它就要把它当作一个25年前的天安门广场的翻版,先由警察、保安部队镇压,不行最后要军队清场。

北京《环球时报》说,中国应该以乌克兰为鉴。中国人应该从乌克兰的动荡中吸取一个重大的教训:当心快速的政治改革,因为这只会带来混乱和流血。从这篇文章里面可以看到,中共是那么样的害怕政治改革,政治改革会带来它们政权的丧失。

《环球时报》这样写的:1991年苏联(政府)解体前,曾能够控制乌克兰东西部之间的矛盾。但是乌克兰的独立打开了民族和宗教冲突的潘朵拉盒子,导致经济停滞,并阻止了外国投资。

这篇文章还这样讲:像乌克兰这样有近4,600万人口的大国,往往很难克服面临快速政治转型时出现的宗教和民族分裂,会像前南斯拉夫那样,陷入暴力冲突。

所以中共《环球时报》的文章认为,乌克兰所有的问题是由宗教和民族问题所造成的,而不是共产党和地区党的贪污腐败、失去民心,出卖他们的民族和国家的利益给俄国所造成的。

中共认为民族和宗故问题不能用政治解决,只能用屠杀和暴力解决

正因为如此,中共非常担心包括西藏和新疆在内的中国西部地区也面临着自己的宗教和民族问题。中共认为,这些民族和宗教问题的解决是不能用政治问题解决的,不能用政治手段、不能用民主化来解决,而是用高压、用残杀、用屠杀来解决。

习近平在广东省对共产党官员这样讲,他说:“苏联为什么会解体?苏共为什么会垮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理想信念动摇了。最后,竟无一人是男儿,没什么人出来抗争。”

但是我们从乌克兰保安部队和警察为亚努科维奇卖命,他们枪杀超过100个乌克兰的民众,杀伤了上千人,有这么多的所谓的男儿出来杀老百姓,可是它还是彻底失败了。因为民众追求的自由、民主和文明生活,这个决心是不可阻挡的,并不是用民族和宗教的理由可以阻挡的。我们可以预料,中共会封锁网络消息,歪曲乌克兰的真实消息,防止中国民众聚集北京和大中城市示威游行,防止茉莉花革命发生。

中共正处在1948年国民党时代一样,害怕茉莉花革命

但是中国共产党正处在1948年国民党时代一样,失尽民心、民愤极大、物价高涨、房价开始下跌、金融系统黑洞持续扩大、银行违约、钱荒不时发生,中国民众从现实生活中根本不信任中国共产党。因此今年在中国大地随时随地都会发生茉莉花革命,这是中共最为胆战心惊的大事。无论如何,中共已经没有力量也没有能力阻止这场即将到来的大风暴,无论用反腐、扫黄和打黑的伎俩,都无法改变中共必将灭亡的命运。正如乌克兰共产党和地区党即将被取缔一样,全世界的共产党,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一定会被人类社会扫入历史的垃圾堆里。

同时它做了个结论,说当有宗教、有民族一系列问题的国家,政治改革千万不能冒进,如果冒进的话会引起动荡。这个话既评论乌克兰的事件,又是讲给中国人听的,中国有民族问题,内蒙、新疆、西藏这些问题,再加上要求政治改革,如果这些东西都是冒进的话,不能够稳步前进的话,一定会出动乱。

所以现在中共非常害怕,乌克兰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会不会在中国发生呢?会不会呢?如果在中国发生这个事情的话,那中共一定会要镇压,它想尽一切办法把这个事实真相完全撇到一边去,按照它的思路,按照刘云山的想法、戈贝尔的徒子徒孙造谣的方式,说这些乌克兰老百姓都是恐怖主义分子。

它就这么讲的,它讲给中国老百姓听,不能让乌克兰的事情在中国发生,因为他们害怕,这次如果中国再发生一次“六四”这样一个事件的话,我看中国老百姓不会像上一次25年前那么样的要和平、理性、非暴力,我看不会了吧?要结束共产党!所以共产党很害怕,它既封锁乌克兰的真实消息,还加上歪曲报导。

那么这个事情才发生了2、3天,整个乌克兰的形势已经可以说是变天了,这是一个新的局势、新的发展,中共深怕这些事情会影响到它目前的政局。我今天的评论就到这里结束。谢谢各位,再见。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