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4年02月23日讯】白马寺建于东汉明帝永平11年,即西元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了。它位于洛阳城东13公里。白马寺坐北朝南,背依邙山,面对孕育了洛阳古代文明的洛河,号称“中国第一古寺”,被尊誉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白马寺在中国佛教史上,享有独特的地位。
据说汉明帝刘庄夜里梦见了一位金神,身高一丈六尺,头前后有明亮的光环,特别耀眼夺目,这位金神在殿庭上飞来飞去。汉明帝醒来,甚感惊奇。第二天他遍问群臣梦者何神?有一位叫傅毅的大臣答道:“臣闻天竺有得道者,号之曰佛,飞行虚空,身有日光,殆将其神也!”于是,汉明帝即派大臣蔡愔、秦景等十八人一行到天竺去取经。蔡愔、秦景一行人跋山涉水,战胜了无数艰险,终于到达天竺。他们在当地学习了语言文学、佛教经典,并邀请天竺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来中国传教,他们用白马驮回了佛经和释迦牟尼像。汉明帝下令为天竺僧人建了一座佛院,并为纪念白马驮经而建立白马寺。在洛阳伽蓝记卷四也有记载(大五一·一○一四中):“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寺在西阳门外三里,御道南。帝梦金神,长丈六,项背日月光明;金神,号曰‘佛’。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经像焉。时,白马负经而来,因以为名。”
相传白马寺模仿印度只园精舍而建,寺中有塔,殿内有壁画。唐代时规模宏伟,香火隆盛。明代嘉靖三十四年予以重修,大体上奠定今日白马寺的规模和布局。现有面积约4万平方米。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和毗卢阁等。
白马寺是东汉时最重要的译馆,当时绝大部分佛经都在洛阳翻译。摄摩腾与竺法兰曾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汉译佛典中最早译出之经。《开元释教录》载三国魏时共有译经和尚四人,除安法贤外,昙柯迦罗、康僧铠、昙无谛等都在寺内译经。如嘉平二年(250),当时昙柯迦罗游化洛阳,主张一切行为应遵佛祖,于是洛阳僧众共请译出戒律,昙柯迦罗便译出了《僧只戒心》,这部经书被称为中土戒律之始,后世即以迦罗为律宗的始祖。
白马寺有一神奇现象,即是洛阳八大景之一的“马寺钟声”。据说每当月白风清之夜,更深人静之时,僧人杵击大佛殿内高悬的一口大钟,钟声会响遍方圆十里,经久不绝。更奇妙的是,由于音律相同,只要钟声一响,远在25华里之外的洛阳老城钟楼上的大钟也会应声而和。
白马把释迦牟尼所传的佛法从印度驮来,使佛教在中国弘扬光大,所以白马功不可没。白马寺的建立是对佛法的一种见证,人们把对佛法的渴望通过对白马的感激而表达出来。从根本上来讲,是佛法的“博大”与“精深”令世人仰慕与想往!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