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4年01月29日讯】(看中国记者路克编译报道)最新一期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文章称“中国失去了它的魅力”一文,以下是译文:
已故的可口可乐公司前老板罗伯特•郭思达说过,1981年4月15日是“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日子之一……”那是可口可乐装瓶厂在中国开始建造的第一天,而这在共产主义革命来到中国之后尚属首次。
这种说法虽言过其实,但却并不荒谬。毛泽东的灾难性政策给中国留下了经济的烂摊子。人们流行的愿望是“四大件”:自行车、缝纫机、风扇和手表。中国当时的领导人邓小平给予外国公司相应的欢迎,是促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大和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这一变化的一部分。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跨国公司涌入中国。金融危机之后,很多企业希望得到中国的帮助。但现在看来,(中国)淘金热好像已经过去了。
更多痛苦,更少收益
在某些方面,中国的市场仍然是世界上最诱人的。中国在2011-13年超过任何其他国家的消费增长。虽然在全世界,其只占8%左右的个人消费支出。通用汽车和苹果公司这样的企业都在中国取得了丰厚的利润。
但对于许多外国公司,事情变得更加艰难。这是因为增长疲弱,而成本上升所致。有才华的年轻工人越来越难找到,而且薪酬却在飙升。
中国政府始终限制一些外国的企业部门,如外资银行和经纪公司,封锁包括Facebook和Twitter在内的互联网公司,中国对外企强硬的态度似乎正在蔓延。硬件公司,如思科、IBM和高通正面临着一个后斯诺登时期的反弹,制药企业葛兰素史克公司被诱捕而被进行腐败调查,苹果去年因提供担保不足而被迫道歉,星巴克一直被指责价格欺诈。中国的一个笼统的消费者保护法将在三月生效,这可能产生对跨国公司的新一轮的攻击。
商业竞争日趋白热化。中国已经是全球知名品牌最激烈的战场,长期质量落后的本土企业,也加入了战斗。
一些外国公司正在离开。露华浓去年12月说,该公司将全部撤出中国。世界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欧莱雅说不久之后,将停止销售它的一个主要品牌卡尼尔。美国电子产品零售商百思买,以及德国的对手万得城已经离开中国了。互联网巨头雅虎也离开了。英国食品零售商特易购去年放弃了独资,与一家中国国有公司合并,成了一家合资企业。
留在中国的一些外企也在挣扎中。IBM公司本周表示,其收入在中国2013年的最后一个季度下降了23%。法国饮料集团人头马君度的报告称,在中国的前三个季度遭遇滑铁卢,去年销售的人头马干邑下降幅度超过30%。美国的快餐公司百胜餐饮集团在去年9月表示,中国的同店销售额下跌了16%。
投资者不再庆祝公司在中国大笔投资。我们‘中国依赖指数’是通过美国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收入而做出的。依赖中国的外企通常会有超出该公司其它国家的表现,但在过去两年,这些公司的股价下跌比其它地区的公司多。
正如通用电器的老板杰弗里•伊梅尔特所说的那样,“中国的市场很大,但是很难...其他同样大的地方,却没有那么难。”希望留在中国的公司将不得不更加努力。许多公司将不得不改变策略。
“一个中国”的经济时代结束了
首先,成本上升意味着老板们必须从持续增长转向提高生产力。这听起来理所应当,但中国处理问题的心态是“用更多的人解决问题”。降低成本的方法之一是投资于劳力替代技术,不仅是在制造业,也包括服务业。
其次,严格的控制是必须的。葛兰素史克公司的老板在伦敦承认,其在中国的问题是部分高管自行其事,将“公司的流程和控制”抛于脑后。总部的经理们必须确保管理人员的行为和安全标准与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样高。
最后,“一个中国”的经济政策已不再有意义。当中国的经济小于2万亿美元的时代,大多数公司已设立地方办事处。中国经济很快就会接近10万亿美元,许多外国公司仍然试图从上海运行他们的业务。在人口大如欧洲国家般的中国省份和特大都市,人们在食品、服装和其他许多事物的口味上都不相同,不设立本地办事处根本行不通。中国有4亿人不会说普通话。因此,即使是外企的CEO们也需要对中国人的标准和行为保持密切关注,他们应该本地化营销,包括产品的开发这一部分。
对许多外企而言,中国仍然是一个丰厚的市场。外企在提高生产力,改善管理和地方化方面仍然可以有所发展。但中国的黄金岁月已经过去了。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