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白釉鉴赏:内心感受吃白糖的“甜”(组图)
甜白釉僧帽壶
【看中国2014年01月15日讯】没有青花的蓝白相映,没有彩瓷的繁复缤纷,纵然仅纯净一色,却不输于“浓抹淡妆”,这就是单色釉。单色釉,是单一的色釉,也称“一色釉”“纯色釉”“一道釉”。它在宋元时的创烧已经蔚为大观,明清时期官窑出品的精炼单色釉瓷更是臻于顶峰,达到了“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境界。明清单色釉瓷的精湛技艺,成就了它在拍场上的屡创新高。追古抚今,透过一色,《第1收藏》即将通过展现不同的单色釉,寻找历史中单色釉的绚烂流变……
近年来,拍卖场上也不乏甜白瓷的身影,价格均在百万至千万间,过千万者比较少见,今年香港苏富比春拍,“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五”专场拍卖向来是私人中国御瓷收藏翘楚之一,在这个专场中,一件明永乐甜白釉暗花八吉祥纹高足盌以508万港元成交。春拍香港苏富比的另一专场,“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专场拍卖中,一件明永乐甜白釉暗花四季花卉图撇口碗又以604万港元成交。
2008年,当国内藏家对清宫彩瓷趋之若鹜时,佳士得在纽约推出了一件战后古董商翘楚戴润摘旧藏的明永乐时期甜白釉梅瓶。这件高32厘米的梅瓶,气韵不凡,通体施以明永乐朝首创的甜白釉,并以曼妙笔法暗刻牡丹纹,最终以4倍于估价的277万美元傲视全场,也是目前甜白釉瓷器拍卖排行榜中的第一位。
永乐甜白釉是明永乐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由于永乐白瓷制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在有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便给人一种“甜”的感受,故名“甜白”。这个名称出现的非常晚,并不是永乐当朝出现的。永乐白釉叫“甜白釉”跟一种东西有关,就是今天家里都有的白糖。16世纪前我国是没有白糖的,都是黑糖或者红糖。白糖的出现使人们对永乐白瓷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就是说这个像白糖,而且有一种内心的感受“甜”从那时开始才叫“甜白釉”。瓷器上黄釉始于明永乐朝,即以铁为着色剂,用氧化焰低温烧成,呈色浅淡,釉面薄。
明永乐甜白釉瓷中,僧帽壶是别具时代特色的一种器形。僧帽壶的造型,始于元代,源自藏式佛教法会所用样式。到明永乐朝,因明成祖极力支持西藏佛教,僧帽壶形瓷器称为御窑厂经典造型,常见的有素纹或八吉祥缠枝莲纹。在香港苏富比2012年秋拍玫茵堂专场里,主打拍品就是一件明永乐时期甜白釉划缠枝莲纹“永平安颂”僧帽壶。
拍场上明代永乐甜白瓷屡创高价,后世仿永乐甜白瓷也多有精品出现拍场,且创出高价,北京保利2010年秋拍,一件清雍正甜白釉暗刻缠枝花卉玉壶春瓶以728万元成交,成为甜白釉瓷拍卖记录排行榜中的第三位。
永乐以后,宣德、成化包括弘治年间多有甜白精品,并且康乾雍三朝仿制无数,清代康、雍、干的甜白釉,其釉色白而不润,一般多闪青色,民窑器多仿宣德、成化、弘治款,有青花书写,也有暗刻楷书款,以青花为多;清代仿品仰光透视,胎釉呈青灰色;现代仿品暗花、暗款过于清晰。通过目前已知的文物考古资料,永乐甜白釉的主要特征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胎体的仰光透视,呈现出极为浅淡的粉红色,但又与龙泉窑中粉青有极大区别。二是釉面积釉处(近底和底部较明显)呈现虾青色。
宣德早期釉面和永乐相同,极易混淆,但是宣德中晚期甜白瓷开始出现了特有的橘皮纹,所以遇到无款识的明代甜白瓷,均以橘皮纹判定永乐还是宣德。传世成化官窑甜白瓷多是薄胎,盘、碗、杯多见,薄胎者有卵幕杯一种,薄如蛋壳,为成化独有。清代后仿不少,可用明成化款识特征判定年代。清康熙甜白釉器主要仿永乐、宣德、成化、弘治制品,官窑多署本朝款,也有署永乐款识。其中薄胎者仿的最多,也最好。但清代胎料与明代有别,仰光透视,闪青白色,没有其粉色,这是区别明清甜白瓷的重要依据。
白如梨花永乐朝创烧甜白釉
在瓷器审美方面,经过两宋数百年辉煌瓷史的洗礼和熏陶,到了明代,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工艺能让人眼前一亮。但永乐皇帝对白色情有独钟,甚至有时在芸芸贡品中只选白玉制成的珍宝,而对其他贡品置之不理。或许是为了迎合永乐皇帝对白色的雅好,当朝的陶瓷工匠们一直在努力做减法。为什么是减法?因为在所有的釉色中,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可谓“单色釉中的单色釉”。一般瓷土和釉料,都或多或少含有一些氧化铁,器物烧出来后必然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青色来,如果釉料中的铁元素含量小于0.75%,烧出来的就是白釉。所以古人选择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和釉料,加工提纯,使含铁量降低到最少程度。这样在洁白的瓷胎上施以纯净的透明釉,就能烧制白度很高的白瓷。
白釉出现于北朝。北齐范粹墓出土的白瓷,是我国至今所见的最早例证。白瓷还是宋代陶瓷的精粹,北有定窑,南有景德镇青白瓷。元代枢府器,质感厚润,是为甜白釉的前身。而明永乐朝(1403—1424)创烧的这种白瓷,则有“汁水莹厚如堆脂,光洁如美玉”之感。但当时还没有“甜白”的美称,直到16世纪,也就是明朝末年,白砂糖进入中国后,国人见之尝之,其甜白之感让人恍然想起永乐白瓷,遂以“甜白”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