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的禁忌与崇尚(图)

【看中国2014年01月03日讯】在我国民间,蛇被看作是五毒之首,令人生厌。所以。凡属蛇的,都不说属蛇,而雅称之为“小龙”。我们的东邻日本也有类似的风俗,日本人对家猪缺少好感,故猪年不称“猪年”,而改称“野猪年”。对猪年生的人可不能说“你属猪的”,否则,就是心上人也会生气的。所有这些,都是历史上生肖禁忌的表现。

在我国古代,忌讳随处可见。在生肖忌讳中,皇帝的生肖动物则要属成为全国的大忌了。历史上也曾发生过许多关于生肖禁忌与崇尚的荒唐故事。

北宋时,徽宗赵佶属狗,兵部侍郎范致虚拍马屁,上奏说:“十二宫神,狗居戌任,为陛下本命。会京师以屠狗为业者,宜行禁止。”于是,徽宗下诏令天下“禁止杀狗”。而狗肉在那时如同今之牛羊肉,是重要肉食之一,民间流传有“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闻到狗肉香,神仙要跳墙”、“不食狗肉,不知天下大味”的俗语。太学生闻听徽宗下令禁杀狗,便聚众去宫门抗议,质问道:“神宗皇帝(即徽宗之父)生于戊子年,为何当时不禁养猫?”措辞虽然尖刻,但出语巧妙,徽宗皇帝也无可奈何。

元朝时,蒙古人还不习惯于以干支纪年。行文仍写鼠儿年、兔儿年、羊儿年。生肖观念甚重。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虽是个开明君主,但有一年也忽然降旨:在大都(今北京)城内外,禁止倒提鸡。原因是鸡是他的属相。

明朝时,武宗朱厚照属猪,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便诏令全国“严禁畜猪”:“即将豕牲不许喂养及易卖宰杀,如有故违,本犯并当房,家小发极边元充军。”此旨发布后,全国几乎猪崽断种,以至第二年清明节时皇家要用牛、羊、猪三牲来祭祖,竟连一头猪也找不到了。后在朝廷文武大臣及黎民百姓的强力反对下,武宗才不得不把这道令人啼笑皆非的诏令废除。

清朝时,慈禧太后属羊,她忌“羊”字。御膳房做菜用的羊肉,都改称“福肉”、“寿肉”。同治年间,梆子名伶侯俊山在宫内侍演《玉堂春》,苏三起解时有句唱词“我好比羊入虎口有去无还。”慈禧一听勃然大怒,立即命令停戏,并要严惩。太监李莲英再三解释和说情,那名伶才算幸免于难。后来,这句台词就改为“我好比鱼儿入网有去无还。”慈禧不仅忌羊,还忌羊的反义词。北京颐和园西侧有个六郎庄。有一天,慈禧登颐和园万寿山观景,顺手指着园外问:“那叫什么村子?”随人忙答“六郎庄”。她一听,又顿时火起:“好啊!六狼庄,一条狼进来羊都抵挡不住,如今六条狼在园外,你们眼瞅着不管,都是白吃俸禄的!”随人哭笑不得,也不敢解释,无奈,只好把六郎庄改名太平庄。

与禁忌相反,也有尊崇的。五代时,蜀主王建是属兔的,他便命人将谥宝玺纽的龙头改刻成兔首相。这方谥宝,几十年前在成都王建墓已被清理出土。这在历代帝王的玺印中是独一无二的。

生肖禁忌,在民间主要表现在婚俗上。男婚女嫁,往昔是很重属相的。若一个属猪,一个属猴,就被认为不宜成婚,说是“猪狗不到头”,即不能白头谐老。一个属虎,一个属蛇,也不宜结合,否则会争斗不已,两败俱伤。有首《生肖禁忌歌》,上个世纪,年纪稍长的人多能背诵。歌词是:“古来白马犯青牛,羊鼠相交一旦休;猛虎见蛇如刀错,兔儿遇龙泪交流。金鸡玉犬莫相见,亥猪一生怕猿猴。”用生肖禁忌来指导婚配,显然是一种迷信。还有的认为马年不能结婚,否则,结了婚也会踢散的,更是荒唐。但是用禁忌歌来探寻生肖的起源,不失为一份可供参考的资料。

禁忌歌反映的是牧业与农村中可见的生活画面。在草原上,牛马成千上万,却各自为群,不相混杂,青牛白马拢不到一起。故有“风马牛不相及”的古老成语。羊与鼠也有矛盾,草盛羊壮,鼠必少见,反之,鼠盛则草衰,草衰则羊饥。有趣的是这里不是猫、鼠相忌,可知,鼠入生肖之时,猫还不曾家养,鼠也不是重要家害。龙为司雨神物,草原上兔窟浅陋,一遇大雨滂沱,兔境惨然。鸡犬相斗,是农家常见景象。猪和猴,也不可能养到一个圈里。从禁忌歌中生肖动物的关系来看,十二生肖反映的是游牧与农耕并重时代的景象,大概早在游牧时代已肇其端了。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