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瓷器之品与色尊之御器(组图)

【看中国2013年12月30日讯】尊之御器

陶在先,瓷在后,自魏晋南北朝中国瓷器起步和发展开始,瓷器经过了漫长的探索和创造阶段,终于在明清时期形成锦盛局面。其中以景德镇为最。朱元璋执政时,在景德镇设置了御器厂,天下窑器汇聚于此,规模之大,有“雄村十里”之称。自此,景德镇的正街,从御窑东门开始一路逶迤,向北伸展,将御器厂和玉龙山西侧的民窑珠联一线。最初,此处只有20座官窑,后来渐至58座,民窑则速增至数百座,窑工达10多万人。清代的景德镇更是热闹非凡,景德镇的整个镇子开始向南拓展,呈现出狭长条状的街市布局,窑厂主要位于镇子中央,官窑民窑终年烟火相望,两种制瓷风格也影响日深。

御器厂虽然没有设在皇城脚下,但明代统治者对瓷器的质量要求很严格,需对御用瓷器进行两次挑选,前中期不合格的产品要被打碎。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现保吁着两件由破片黏成的青花瓷龙纹盘,就是明代时被故意打碎的瓷器,打碎的原因是,一只盘上的龙画了4只爪子,另一只盘子上的龙,有一只眼睛没有点上眼珠。不过,到了明后期至清代,这种细致入微的行规被打破了,统治者开始允许将次品在本地变价处理。

之所以对瓷器质量的要求如此严格,是因为御窑厂烧造的是皇家用瓷。《国朝宫史》中记载,在后宫中,从高高在上的皇太后,到普通的答应、常在等宫女,其日常用瓷,仅是颜色与数量就有严格的规定。如:皇太后用瓷,需黄瓷盘250件、各色瓷盘百件,此外还有黄瓷碟等;皇后用瓷,需黄瓷盘220件、各色瓷盘80件,也有黄瓷碟等;皇贵妃用瓷,需白里黄瓷盘4件、各色瓷盘40件,此外还有白里黄瓷碟等;贵妃用瓷,需黄地绿龙瓷盘4件、各色瓷盘30件,另有黄地绿龙瓷碟等;妃用瓷,需黄地绿龙瓷盘2件、各色瓷盘20件,也有黄地绿龙瓷碟等;嫔用瓷,需蓝地黄龙瓷盘等;贵人用瓷,需绿地紫龙瓷碟等;至于答应和常在用瓷,则需五彩龙凤纹瓷盘……

色之繁华

彩瓷的纷至沓来,说明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传统思想意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不再重视对德行操守的炫示。北宋思想家李觏甚至公开反对这种脱离实际物质利益的仁义空谈,他认为这是“反人之情”,提出“人非利不生”的功利主义社会观。到了明代中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摆脱旧思想道德束缚的观念愈发强烈,对青瓷的追求也逐渐淡化,色彩缤纷的繁华一时充满了中原。仅以景德镇为例,当时生产的瓷器品种就达250多个系列、2000多种器形、5000多种画面。

在姹紫嫣红开遍中,五彩瓷和粉彩瓷一度成为古人新宠。五彩瓷在明嘉靖、万历年达鼎盛,嘉靖尤喜孔雀绿,其色泽既幽雅含蓄,又厚重凝腻。万历则嗜好强烈的色彩对比,如大红大绿,大紫大黄。紫为褚紫,黄如蜜蜡,既艳丽浓烈,又娇嫩柔美。其万历青花五彩之红浓绿艳,炽人眼目。

粉彩瓷始于康熙中期,在雍正年间得到发展,流行于乾隆年。粉彩瓷的出现,使五彩瓷风光不再。粉彩瓷使用了含砷的玻璃白,在绘画衣饰或花卉纹理时,可呈现浓淡不一的层次,粉质感强。它所使用的胭脂红、洋绿、洋黄、洋白、翡翠等进口料,还使它焕发出雅致迷人的光泽。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