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东莞制造业前景堪忧(图)

未来企业仍然大量倒闭

 2013-12-16 15:31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看中国2013年12月16日讯】东莞,一个倍受争议而制造业又空前发达的地方,常常是制造业大国的一个样本区域,但凡任何有关制造业的风吹草动,总能在东莞找到分析样本的一块区域。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东莞的制造业,十停去了三停,产业工人一年中丧失160万人,但东莞仍然维持着庞大的制造规模。

事实上,2008的危机,只能算是一场急病,来得快,去得也快,真正令企业难受的是现在,以及将长期需求不畅的未来很多很多年。简单讲,这一次,是一场慢性病,无法治愈,只能静养。东莞的制造业规模,将会持续缩减。

事实上,浙江区域比东莞难受得多,温州的打火机,十停已去八停。

未来几年的东莞的将会如何?

1、制造业的小微化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这是一个人人都想当老板的时代,制造业的门槛已经变得很低,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以及技术门槛较低的领域。原先有规模的这种类型的制造业,将难以为继。

2、企业的数量将大幅增长,但制造业的规模将大幅缩小。现在,跟任何一个老板谈未来,没有一个希望把企业做大,最多是想把企业做强,知识产权受到空前重视,产品创新也被倒逼不得不提上日程。低端加工业的小微化将化解供应的矛盾。

3、外资将持续看空中国制造,规模化制造业将持续缩减规模及数量。除了欧美资本的回流,台资及港资本就是低端制造的始作俑者,将会大批量倒闭。台资曾经在07年空前地达到60万家(全国),现在只剩35万家左右,未来或许10万,或许5万,台资在大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港资更不用讲,比台资更不如,管理能力低下同时制造水平更加低下,加上港人较台湾人懒散,所以将来是全军覆没的概念,这里基本不用再谈港资。外资的撤离带来的是配套企业的大量倒闭,比如合俊玩具的倒闭或者金卧牛的倒闭,都连带拖累数百家供应企业或倒闭或缩减规模。现在在东莞,最便宜的是二手机械,CNC,注塑机,火花机,磨床铣床都是最便宜的时候——要创业来东莞,这个时候是进入门槛最低的时候。

4、出口受阻。事实上东莞制造甚至中国制造,所堆砌出来的出口数据大部分是外资企业在中国制造的产品走了一趟海关,然后得出的数据,真正的国内企业出口量,事实上很有限的,东莞制造中的本土,出口能力十分弱小,甚至不值一提。

5、内需持续扩展,东莞获益不多。企业小微化将压低制造利润,国内工资将持续上涨,消费能力有所增加,因为产品价格的再次下探,将令消费能力提升,所以国内需求会有一定程度上涨,但东莞制造得益不多。比如网购所涉产品,东莞获益的将基本集中在数码产品,但又远远比不上深圳。至少东莞基本没有开发能力。

6、企业转型难上加难,并不占据产品创新领先水平的东莞基本无法突围。

所以未来,东莞制造将风光不再!但制造业规模仍然较大,盈利能力持续低下,创新受阻。

举一些实际的例子:

A、前几天去一个朋友那里,他专收二手设备,意外的发现,他的氩弧焊机堆满了一个仓,足了一百七八十台,都是日立松下林肯及三社,问他怎么搞了那么多,他说现在倒闭的企业太多了,收都收不过来,问我要不要,1000块一台,自己拿去修,或者拿两台同型号的去拆机组装一台好的出来,坏的还给他买废铁。我说你自己拆,变压器也值1000多了,他问谁要,堆在这里要付房租。无语了,原先一台最便宜的松下,也要2.5万,原来三社林肯这些,没三万四万下不来。

B、另一个朋友,专搞法院拍买的整厂设备,上个月收了一个注塑厂42台机,250T的20多台,300T的10几台,200T以下的有几台,350T的有几台,原来这些设备全新要值1300万,拍卖价格100万拿到手,平均一台4万元的价格往外卖,一周之内就处理完——创业的人大把人,原来在注塑厂里当师傅的,租个小门面,可以放三四台机,就开始创业了,所以机台非常好卖。前几天跟他去看一个港资厂,800多台注塑机,连同原料1500余万元(现价打7折),总共3000万出售,要现钱,他自己没那么大实力,没收,被一群广东佬组合起来收购了。原先这800台注塑机投资超过1.8亿。

C、从前每个镇都有数家用工超过万人的企业,现在基本已经很难见到用工超过万人的企业。僵尸工厂现在也不少。一个朋友做塑胶原料,前几天被港资客户告知工厂难以为继,所欠145万被要求按3折还款,同样的经销商有300多家,涉及货款4000万元,去到工厂处理,设备已经被法院查封,这个老板还算有良心,没有跑路,积极配合处理后续资产,工人的工资及村委的房租以及政府要收的各种税费是不能拖的,只能坑供应商。

D、用工量持续降低,临时工、暑期工对象用工量加大。原因是定单不稳定。

E、厂房分租的越来越多。

D、房地产继续成为支柱,政府乐此不疲的开始打“三旧”改造的主意,目标对象基本都是工厂,特别是有价值地段的工厂。这在靠近深圳的几个镇尤其明显。腾笼换鸟压根就是个笑话。搞地产能换什么鸟进来,换的只是一些鸟人进来。

F、今年下半年经济有些许回升,但整体来说仍然十分困难。深圳厂往东莞搬迁的多,制造了投资蒸蒸日上的传奇,实际这是深圳房租大幅上升的必然结果,情况更令人担忧。但深圳即便这样仍然较有活力,深圳人才密集,山寨能力强,创新能力也不差,所以仍有活力。但深圳是职业环境最差的一座城市,所有去深圳的人都想着人生的奇迹,所以只要能够捞到机会,立即想着价值最大化,这方面体现在企业的人才流动性大,技术几乎无保密可言,商业道德,职业道德在深圳基本就是狗P,我认识一个老板做太阳能控制器,嵌入式芯片是这里面的核心部件,是我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帮他写的,这个老板可怜到每一次拿芯片都自己晚上12点以后到我朋友这里来拿,怕人跟踪,至于快递什么的,是绝对不允许的,哪怕一个芯片,也要自己上门来拿,他怕他的业务员及技术员知道供应商,分分钟自己跑出去搞出一模一样的东西出来。他说他只需要赚三年就够了,以后再不开工厂,他的产品早就有人盯上,只不过这个芯片的程序——我的这个朋友在嵌入式芯片的编程方面在深圳绝对是顶级的,一时没有人能够破他的程序——其实呢,他用汇编编的,现在这些刚出道的软件工程师恰恰不懂汇编,东想西想以为这里面有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这就是深圳的职业环境,看看艾默生就知道,这家公司里出来的人,办出过百家搞变频器的企业,直接把普通低功率变频器的价格拉到底——这行业也没得玩了。华为是做系统集成,所以被人模仿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应该说深圳公司的开发能力在国内还是第一流的。哪怕山寨,现在也越来越有水平。

G、如上所说,东莞的大多数公司都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大部分是低端制造,未来公司小微化会进一步阻止创新能力——没有团队组合怎么创新?任何一项产品都涉及到很多领域的知识,不是一个人坐在屋里想就能够把全部事办明白的。现在要养一个技术团队,好难啊。我同学的企业,173号技术人员,每年光薪水要2400万,七七八八每年要花掉4000万。幸好他的产品已经做到国内一流,年销售额也差不多达到4亿,尚能支撑。小微企业是几乎不可能有这样的实力去支撑创新的,华为开的价码就算是应届生万元月薪,放到小型企业哪里付得起。所以东莞企业转型升级的希望不大。

H、创新的另一个风险是职业道德,我的一个朋友,开发一款产品,试验成功之后,开始写专利,等他把专利文件递上去,以为没什么问题了,过两个月去查询,发现与他一模一样的权利要求,产品说明,就是一样的专利文本,而且写都是他自己写的,在国家专利网上被公开了,一下傻眼了,被福建的一个人率先申请了。一经调查,竟然是在申请准备期间辞职的一个技术人员,让他十八岁的儿子作为权利人申请的,把他眼都急绿了。后来他仔细留下了这个人的工资记录,当初的劳动合同,以及后来询问这件事情时候的电话录音,等到专利生效之后,要打一场官司。这就是我们的职业环境,几乎已经无语了。人与人之间更加缺乏信任感,尤其是企业在下行环境当中的时候。老板对员工,员工对老板,均缺乏信任,企业可以做大做强的时候,员工与企业之前是可以有信任的,这个阶段就比较难。这样的从业环境,也同样令制造业难以为继。

J、人工成本仍然不断提升。在东莞,现在一个普工,包吃住没有3000,基本上是没人给你干的。加班固然是较长一点时间,但即便每天八小时五天工作制,你不付出2500以上同样没人给你干。身负一点技术的师傅、工位操作工,5000是最基本的。至于管理人员,这不好讲,你工位操作工拿5000,管理人员该拿多少?没8000你管得住这帮人?更重要的是:普工工资肯定还要上涨,这是根本没办法的。

我常说,现在干制造业,比在老家种地都不如,每天早上醒来,一两万就不见了,工资,房租、水电、税收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但你永远不知道,这一单做完了,下一单在哪里。养几个业务员,但凡是建立了好的关系,自己一脚把老板踹了。现在二手设备到处都是。

制造业,不要说东莞,整个国家,都会面临一场很大的危机,我涉身其中,了解较多,以我的体会,来看待东莞的前途。

十多年前,我刚毕业出来打工,有幸去过一趟台达,这个企业在东莞做过事的人应该都有听过,当时,他的一个号称是千级无尘车间里摆了四台自动贴片机(SMt),非常宝贝,不但价格昂贵,而且当时在珠三角,能够投资得起这种设备的基本上投的就是印钞机。这样制造出来的产品,算不算低端制造呢?肯定不能算。但现在,做SMt的企业就是低端制造,贴片机能够有环氧地板就算好待遇了,至于无尘室就不用指望了,SMt已经沦为民工产业,现在大量企业只是做了一个硬性规定:每单最低600元起,所以贴一块板他会收你600元,你贴200片也是600元,600元相当于就是上机费。是不是做贴片机的就算高端制造呢?也未必,现在国内有很多家都已经能够制造,技术是要落后一点,一般的电脑主板都能制造,价格不足30万,甚至只要十余万。相对于90年代六七百万甚至过千万的投资,这个行业一下子变得没有了门槛。

任何时候,高科技与低端制造常常都是一步之遥。而我个人人为,只要有我们中国人介入的领域,都会成为低端制造,这跟我们的国民性有关系。有中国人从事制造业,是全球的灾难,除了我们对知识产权的无视,山寨成风,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于成本利润的计算方式,以及我们对于利润的预期及发展的预期。

关于技术方面的高端,恰恰是中国企业的短板,这是不是表明中国企业大部分还只能从事低端领域?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概念,在广东的很多企业在制造水平上并不低于国际知名企业,但难于在关键技术上取得进步,这一点朗咸平的观念是对的,在产业链中中国人选择了制造,制造恰恰是产业链分工中价格较低的一款。这也是我所认为的只要中国人涉足的领域或者说能够涉足的领域,都不是高端,都无法高端,因为内部的恶斗会很快把这个领域斗成垃圾产业。

实际上更多的企业参与了产业链条的全部过程,又会怎么样呢?
在广东,从广州到珠海,途经佛山中山等地有一条国道叫106国道,在这两边有一群风光无限的企业,美地,格力,格兰仕,万和,万家乐,华帝等等,你如果用心分析他们的成长,可以得出一个可怕的结论。什么结论:摧毁行业投资价值。

什么叫摧毁行业投资价值,就是我进来干了,你就别干了。我进来干之后,这个行业就不再具有投资价值。什么意思?我会无限拨高行业的保本点,以前做干同样的产品,1万台每年活得很好,我一上来就把保本点定到50万台,所以达不到50万台的企业将会全部死亡。这就是106国道模式,这个词是我取的,但你可以分析尤其是佛山、顺德这一带的企业,可以讲他们的营销人员互相窜场,基本都是这样的理论在玩企业。

高端一定不能只是技术水平的高端,而是整体产业链的‘高端’,我说的以上企业是具有这个链条的,而且能力也并不弱——也乐于见到日本的大部分家电企业节节败退。

如果放宽一点想,整个中国正在玩的,实际上也是这一套,只不过是松散型的,自己在内部先恶斗,这种恶斗最原始的玩法还是价格战,这价格战是刀刀见血的,国际同行连在旁边看热闹都得要小心点。这一玩,不就把台资港资都扫地出门了吗?这样玩下去的结果,是今后还将层出不穷的国际贸易争端,还有深刻的伤害了制造业的利润和发展,这是我们对于制造业无限悲观的根本原因。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经济观察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