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欣赏─药茶计(组图)
出身邪恶的张浪子不认同邪恶
6.二娘到衙门诬告大娘害死其弟,县官(后,余坤鸿饰演)刑求逼大娘认罪。
【看中国2013年11月20日讯】清代焦循在嘉庆24年(1819年)出版的“花部农谭”已提到花部(又称乱弹)的《药茶记》这出戏,这是根据真实社会事件改编的一出戏。焦循又惊又喜,没想到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也能如此杰出的表现正义,太难能可贵,因此他干脆称此戏为《义儿恩》。
1.新竹竹堑北管子弟戏团演出《药茶计》。员外外出收租,嘱托妻妾照顾家庭。
这位义儿(有正义感的年轻人)名叫张浪子,他母亲因丈夫去世,带着他改嫁给员外作妾(二娘)。员外的大太太育有一子一女,这位后来的二娘,处心积虑就想害死大娘及其子女,好让自己与儿子张浪子继承全部家产。故事从员外离家收租开始,每每在员外面前装贤慧的二娘露出狰狞面目:她在人参茶下毒假意孝敬大娘,没想到二娘的混混弟弟刚好跑来借钱,抢去茶喝先给毒死了。二娘到衙门诬告大娘害死其弟,同时又将大娘的两个小孩关进柴房准备活活饿死他们。
2.《药茶计》二娘(右,篮文豪饰演)叫出丫环,两人订下害人毒计。
张浪子很难自处,但他选择不认同邪恶的母亲。先放走柴房里的兄妹,再去衙门自首说人是他杀的;大娘获释,而张浪子成了死刑犯。
3.《药茶计》二娘(左,篮文豪饰演)不愿借钱给好赌成性的弟弟(右,柯金助饰演)。
这出乱弹戏,接下来演的情节为“殺场生祭”,也就是后来京剧《药茶计》的通称戏名《斩浪子》,演大娘(老旦)、张浪子(小花脸)在法场泣别的这一段折子戏,后因老旦龚云甫(1862—1932)加入甩发动作而变的更有看头。如果京剧以全本演出(上海杨四立、麒麟童均演过张浪子,共有八本之多),全本戏就称为《呆徒富贵》--张浪子不顾自己利益,见义勇为,常人看是一个“呆徒”,可是好心好报,后享大富贵。
4.大娘(右,彭金垲饰演)戴僧帽正在佛堂颂经,二娘假意拿茶孝敬大娘。
《药茶计》真实反映社会的道德水平,无形中也教化民众乐做善事。相比之下,吃党妈妈奶水长大的大陆人民,渐渐成了“贪婪邪恶、见死不救”的异形,与张浪子完全相反--最近小悦悦车祸无人理睬的事件,外国媒体都难以置信,大标题称中国是“道德文明惊人崩溃”。
5.二娘的弟弟(左,柯金助饰演)抢先喝了人参茶,肚子立即痛起来。
大陆当官的正忙着争夺十八大的位置,无人理睬什么崩溃不崩溃,最多声称那是国人素质差,五毛党则更进一步说是佛山人素质差(事情发生在佛山),更显得那是别人家的事,于己无干。冷漠无良知到什么地步了?三百年前焦循表扬的“义儿”,怎么在短短62年就消失无踪?
7.《药茶计》张浪子质问母亲的丫环,丫环支吾其词。
有时候想想戏剧的潜移默化,你就会明白共产党“戏改”的恶劣影响,删除善良,植入斗争,根本成了不择手段流氓风格式的歪戏;抹煞了传统戏启人向善、明辨是非的优秀传承。其影响所及人人变成自私无比,全身发散丑陋与恐怖。(《药茶计》在大陆因剧里有多处神佛出现,说是迷信;员外又是个收租的地主,所以不演此戏;近因号称抢救挖掘老戏,偶见点缀性演出,民众仍是陌生)。
8.张浪子到柴房,听到兄妹在哭泣,他很难过,给他们钱,让其逃走。
比较同文同种的台湾,那是大相迳庭。乱弹戏传入台湾三百年,《药茶计》几乎一直保持着老样子演出,至今仍受欢迎。在台湾由于先有南管,就将后传入的戏曲称为北管;在农业社会时代,各地以寺庙为中心,农闲时召集年轻人(通常是男生)学曲艺,遇庙会即能演出,也称为“子弟戏”。台湾从南到北大家都爱演爱看《药茶计》这一出,并以全本形式演出。
9.张浪子认为大娘每天拜佛,佛却不保护大娘,想把佛像摔了。金甲神(右,杨锡尧饰演)立即出现制止张浪子的鲁莽不明真相。
一出戏的盛演不辍,可反映出当地人的内心看法。当然,台湾没有戏改,也没有中共62年的统治,所以这个内心状况一直如此,相当准确,可供验证,也就是说内心具有“不认同邪恶”与“见义勇为”的特质--例如国际上发生灾难的时候,台湾人的捐款不落人后;例如邪恶不能隐藏,总会被报料出来,许多大陆来台游客,晚上就爱看电视上名嘴的报料,感受一下说真话的淋离畅快。
10.张浪子昏倒在地,金甲神完成任务后离开。
以前戏曲遍地开花,起著移风易俗的作用。中共却利用戏曲毁人,大部份戏都编成刁钻整人的情节,所谓的厚道被讥为愚忠愚孝。中共的谎言让老百姓安心的吃毒奶粉、地沟油,还能让老百姓同时夸赞生产毒奶粉、地沟油的人聪明,羨慕他们能赚大钱。这才是多么可悲的愚忠愚孝啊!真懂张浪子的人知道,张浪子一点也没有愚孝,可他的厚道深入人心,人人都受触动。
11.《药茶计》张浪子到衙门自首因怨杀人,大娘获释,张浪子变成死刑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