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国深化改革重在行动

【看中国2013年11月15日讯】英国《金融时报》除了继续分析中共三中全会意义并就此发表社评,还关注中国的海外救灾能力;《每日电讯报》转述一名中国男子给未婚妻送彩礼888万元的故事。

英国主要媒体周四(11月14日)基本上把注意力从中国转开,《金融时报》的中国消息和分析报道显得较突出。

中共三中全会闭幕两天后,该报发表社评说,“行动比承诺更重要”。

社评说,三中全会公报中承诺让市场在中国经济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条信息为乐观派提供了论据;“决定性”可以意味着一系列深远改革,可以想象的结果包括价格和利率自由化、人民币完全可兑换、国企受到相应的制约,等等。

但社评指出,三中全会公报对这些只字未提,也没有直接触及“户口”制度改革,而公报中还有一些内容看来与今后市场将起“决定性”作用的理念背道而驰,比如“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承诺似乎表明,国企的特殊角色将得到保护,甚至可能扩大。

社评指出,即便如此,如果迅速采取一些具体措施仍可证明改革的决心,比如允许农民出售或抵押土地,或者放开能源价格。

社评说,“如果习近平和他的同事们想让未来的10年(与前35年相比)也同样成就不凡,他们需要言行一致,以真正果断的行动来兑现有关经济自由化的承诺。”

当天《金融时报》还用一整版分析三种全会的直接意义。

署名吉米欧的分析报道说,中共三中全会没有释出即将启动关键的结构改革的信号,但这次会议确实帮助习近平集中、整合了手中的权力。

文章指出,公报里提到的许多目标其实也是中国政府多年来的工作目标,但很难说哪一项取得了突出成绩;在金融改革和缩小贫富差距方面也没有太多具体扎实的进展。

作者写道,三中全会最令人瞩目的成果是在党内设立了两个行政机构,一个负责国家安全,一个负责深化改革;这意味着一切都将处于习近平的掌控。

作者称习近平的目的是想绕过现存的这个受到反向刺激和腐败侵蚀的官僚体制。

在用相当篇幅解释了中国行政体制的运作方式和这些做法与现实问题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举出一些实例之后,文章援引一位中国时势评论员说,中共面临的最

挑战是所有的传统施政方式方法都不再有效,需要彻底改变整个体制。

救灾能力

《金融时报》还在国际新闻版以菲律宾遭台风“海燕”袭击为例分析中国赴海外救灾的能力。

文章引述专家说,中国在这方面的实力与美国和日本还有很大差距,硬件、设备和培训都比不上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泰国。

中国过去十多年里在增强海外救灾能力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仍较弱。

关于菲律宾风灾后中国表示只拿出10万美元救灾款,文章引述中国专家说,这既与中国与菲律宾近期关系紧张有关,也部分因为每次中国调动军队参与海外救灾行动,总会引起西方的狐疑和议论。

还有中国学者认为外界对中国的救灾努力的评价不够公平。

888万

《每日电讯报》刊登了法新社一则报道,称中国一男子给未婚妻送彩礼888万人民币,招惹非议。

有人质疑他这是送彩礼还是买新娘。

法新社的消息来源是《上海日报》。

报道说,这些装在篮子和盒子里的钞票重量超过224磅,雇了18名挑夫运送。

这对年轻男女都是浙江的富家后代,订婚礼是当地的风俗传统。

取888万是图吉利,但不少网民认为用钱堆出来的婚姻不会长久。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