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3年11月01日讯】10月29日,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赵智勇与网民交流时,专门向九江市武宁县人李航帆表示道歉。在“维权”15年后,李航帆终于拿到了他的960元代课费。(《南方都市报》10月31日)
上世纪90年代,李航帆在老家九江市武宁县鲁溪镇西屏村做了几年代课老师。后因教育部政策,李航帆被清退。在任代课老师时,他每个月的工资不足200元。但即便是如此微薄的收入,村委会也并未付清。为此,李航帆走上了追讨欠薪的道路,这一走,就是漫长的15年。
为了960元的代课费,花费整整15年的时间去追讨,是一种非常执着的维权精神,也是一种极其可贵的公民意识。也许960元对曾经是乡村代课老师的李航帆来说弥足珍贵,但即便放在上世纪90年代,这也算不上是一笔巨款,对很多人来说,或许早已选择放弃。然而李老师并没有因为困难重重而退缩,而是将讨薪进行到底。15年的坚持,不仅是为工资而战,更是为权利和尊严而战。这种为了维护自己的劳动成果和劳动尊严,而与现实不妥协、不退让的姿态,让人那肃然起敬。
然而在表达敬意之时,我们又难掩悲伤。时过境迁,如今的960元的购买力和价值,早己不能与15年前相提并论。更何况,为了追讨这960元的代课费,李老师在15年中所花费的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显然也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李老师追讨代课费的经历,以近乎残酷的方式揭露出当下普通公民维权之难、维权成本之高的现实。
个案而言,结局也许不算太坏。毕竟,李老师如愿拿到了属于自己的代课费,并且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赵智勇在与网民交流时,还专门向李老师表示道歉。与李老师15后的漫长维权路相比,这样的“待遇”无疑很高,然而意义却非常有限。根本上说,李老师成功维权,仍然是一种特事特办的个人案解决方式,它得益于个案本身的典型性,利益于领导的重视,而非因为制度。换言之,李老师的幸运只是一种偶然。而在李老师之外,还有多少代课老师被欠薪,还有多少公民维权受阻,然而不可能每个人都用15年的时间换来一声道歉。
代课老师是这个时代最为悲情的群体之一。其悲情之处,不仅在于因为政策变动,他们几乎在一夜之间被集体清退,曾经的坚守为付出转眼间化为乌有,更在于教育主管部门在作出决策的同时,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退出机制,从而使这场清退变得毫无良知和道义可言。像李老师这样被拖欠代课费的代课老师显然不在少数,那么当初教育主管部门有没有拨出相应的款项,以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让一名代课老师为了追讨960元的代课费而奔波15年之久,这是一个国家的耻辱,也是教育的最大讽刺。
代课老师之所以悲情,还在于他们的权利弱势,也无人为他们代言,他们的权利诉求沦为“沉没的声音”。为追讨代课费,李老师辗转于各级政府之间,其中村委会的答复最为无耻:“欠你钱是事实,我们村认账,但村委会欠账太多,无力偿还。如果解决了你一个人的问题,对后面的工作,我们更不好做”。村委会之所以说出这样耍无赖的话来,无非是因为代课老师是这个时代最没有话语权的群体,他们因为弱小而被无视。
需要追讨代课费的不仅是一名代课老师,需要道歉的也不仅是某一个省的高层领导。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很清楚,对于代课老师,这个国家都欠一声“对不起”。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