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砸食堂的背后—中国为什么不发红包

【看中国2013年10月29日讯】之前有河南柘城的高中学生,抗议校内售高价食品而打砸食堂,最近又有河北廊坊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打砸校内食堂。原因无非是:价高质次、服务恶劣。在网上搜了一下,各地程度不等的抗议罢餐、打砸食堂,其实有很多。我二十多年前上大学的时候,就经常有学生聚集抗议食堂,每次学校安抚的时候,都说校方实际上有补贴,否则价更高。

按说学校的食堂应该便宜一点:一是有庞大、稳定的食客;二有学校的补贴;三没有外面直接的竞争。

十多年前我在清华读博士的时候,认识一个校食管科的朋友,说他们的收入还可以,当然清华几十个食堂的经理挣得就更多了,每个月至少一万多(那可是十几年前啊!)。学校的食堂除了上述的三个原因外,成本、利润的空间很大。他举例说,食堂跌倒了一桶油,都不见得有人去扶,因为炒菜放多少油都可以。西红柿炒鸡蛋,放几十个蛋或几百个蛋差别也不大。 

实际上,食堂的那些师傅,辛苦一月的收入,也不会比同工种的社会平均工资高多少。那么食堂每天的营业额、学校的补贴、各种政策和成本上的优惠,都去哪里了?

学校与其说老有补贴又不透露数字,导致食堂和学生都不清楚,还不如改暗补为明补,直接补贴到注册学生的手上。这样学生有选择的余地,食堂有吸引学生就餐的动力。

你真以为学校会这样做吗?比较起和学生的关系来,学校和食堂管理者的关系更近,后者也更容易游说取悦前者。补贴给每个学生操作起来会很麻烦,而且总账、分账很清楚,太透明了总是不好。所以最终都会补给经营者,而不是消费者。  

正如中美为克服金融危机都通过了巨额的经济刺激计划。美国拿出7000亿美元,其中的2500亿美元用于减税,相当于发给美国的家庭现金,让他们有钱来消费,从而刺激经济。

中国政府拿出了4万亿(也相当于约7000亿美元),后来又追加了1万亿元,但既不减税、退税,也不给百姓发红包,而是补给各个部委、行业。发改委及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权力很大,下面的人都“跑部钱进”,公关要钱、滋生贪腐。而百姓没有拿到钱,仍然不敢消费(或没有多余的钱消费),企业的产品、服务还是没有多少人消费。

改善学生的生活,不如直接给学生发补助。体现对教育的重视,不如直接减免学费,让家长和学生切实受益。刺激国民经济,不如直接把国家的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及每年10万亿元的财政收入,发放一部分给每个国民。就像港澳台地区和新加坡等国家一样,财政有了盈余,何不给国民发红包,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不要以为我们人多,就发不起。3万亿美元,只要留下2万亿,仍然高居世界第一。另外的1万亿美元,除以10亿,每人可得1千美元,相当于6千人民币。这1千美元足够每个人把港澳新马泰、韩日台玩个够。不光能助推中国的旅游产业,对世界经济的复苏也有好处。让其他国家觉得中国有钱也在他们那里花点,别老借给美国。

当然老百姓的钱多了,政府的钱就相对少了,说话不见得有人听了,官员的福利和消费会受限制,也没有太多的钱去办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神N+1飞船、国外采购、国际援助.....

其实我们这个世界上最有钱的政府,不下决心把民生问题解决了,比如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等,老百姓要么没钱,要么有钱也不敢消费。而解决这些问题,政府缺的只是官民重新分配利益的勇气,而绝不差钱。因为中央和各级政府,这么多年通过高税收、卖土地,实在是太有钱了,而百姓又是这么好,把许多本来该政府负担的事都自己扛。

继续扛。

过去对食堂不满,顶多是抗议抱怨一下。现在的90后学生,除了网上抗议,更有了破坏行动。食堂、物价以及背后的民生问题如不解决,这些年轻人还会做出什么?

本文留言

作者乔木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