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来具有“狼性” 小心翼翼地维护中共
英国《金融时报》原题:薄熙来案背后的博弈

【看中国2013年09月23日讯】薄熙来案的公审充满戏剧性。世界各地的中国观察人士一直在密切跟踪此案,这名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被控腐败和掩盖一起谋杀。在中国国内,这次公审在新浪微博(Weibo,一个拥有大量用户的社交媒体网站)上引来大批“粉丝”的关注。在世界其他地区,很多人在异常兴奋地评述这次公审如何标志着中国法律史揭开了新篇章。但事实上,这次公审行为可能并不像人们最初认为的那样具有新意。真正的故事可能隐藏在针对其他权势人物展开的其他行动中。

关于薄熙来的强硬姿态和反询问技巧,媒体做了大量报道。然而,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他在进行每一项公开陈述时显然都非常小心。他没有暗示他被控存在的腐败奢侈行为在中共高层中相当普遍,没有指控其他资深同僚,而且在各种情况下都小心翼翼地维护中共的神圣地位。显然,他是在精心打造这样一种公众形象:他希望在不确定的将来中共正统派寻觅新的斗士时,他的这种形象能确保他顺利上位。

这一国家大案其实要更为复杂,而且也许预示着一场更大的运动。英国商人尼尔?海伍德(Neil Heywood)遭谋杀一案那些耸人听闻的细节当然是存在的(薄妻谷开来早些时候已因该案被判有罪),中共新高层也确实有意借薄案来彰显自己的公正。然而,薄熙来遭起诉的真实原因是,他企图与安全部门暗中沟通来推翻中共现任领导层。这才是他真正不可饶恕的罪过。

尽管中共曾是一个随时准备承担巨大风险的革命政党,但当代中共的体制却会提拔那些拥有技术背景、强烈倾向于维护公共秩序、小心谨慎而又安于现状的官员。然而,尽管拥有最有效的淘汰机制,有时候还是会漏过一两位具备狼性的人物。薄熙来就是这种“狼性”人物,他随时准备利用红色宣传、个人崇拜以及由其支配的安全部门来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因此,这次公审的首要目标是废除他作为共产党员的资格,而不是打击他作为一名腐败官员的腐化行为。

尽管薄熙来案的透明度很高,但在幕后其实还有更多的戏剧性情节正在酝酿。最近,中国有关部门宣布对国有石油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多名高管展开腐败调查。还有报道称,蒋洁敏这位高级别的国企“沙皇”已因涉嫌“严重违纪”而被免职。

或许更重要的是,曾主管安全的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成为一项经政府批准的腐败调查的目标。很能说明问题的一点是,薄熙来案公审期间流传的一则轶闻称,周永康涉嫌参与了一起反对中共最高层成员的阴谋。

鉴于文革结束以来还没有政治局常委(无论是现任的还是退休的)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腐败调查,周永康被牵扯进来实在非比寻常。

这些公开斗争标志着,自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掌权以来,中共正统派与改革派之间暗地里进行的激烈斗争正以更高的频率和强度上演。有迹象表明,这些明争暗斗将在11月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达到白热化程度,这次会议将确定政府经济日程的关键元素。由金融和银行官员组成的改革派联盟,已准备对阵由安全与军事部门、负责党宣的大佬以及国企高管组成的强大官僚同盟。

在中国总理李克强和他负责改革事务的手下刘鹤的领导下,一小批具有改革意识的官员已经提出了一项关于银行改革和新投资法律的大胆计划,该计划可能会对金融部门自由化产生重大影响。不过,这些计划瞄准的是效率低下的国企和臃肿的银行——以及那种倾向于抑制消费、实行国家补贴和由出口主导增长的发展模式。它们旨在将这种模式调整为更注重消费的发展模式。

在众多公审、肮脏的政治投机以及党内的明争暗斗中,都存在一个巨大的问号,那就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这一切当中持什么立场。到目前为止,习近平基本上仍超脱于这些争斗,在各派之间辗转腾挪,但他要想长期避免做出艰难抉择恐怕不会是一件容易事。

本文作者 科特?坎贝尔是亚洲集团(The Asia Group)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并任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董事。2009年至2013年,他还担任过美国负责东亚及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译者/何黎

(本文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取自各新闻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