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担保跑路案涉资10亿 仅是冰山一角(图)
【看中国2013年09月12日讯】(看中国记者章若琳综合报道)9月11日腾讯报道河南省不断发生担保公司资金链断裂负责人跑路事件,有3000多人报案,涉及资金10亿元之巨。许多受害老人一生积蓄付之流水。政府部门的疏于监督管理,却让普通老百姓为那些跑路的老板买了单。
非法集资活动为何频繁发生?研究显示,一些政府领导充当了非法集资的“活道具”。
众多老人被骗投资理财 一生积蓄血本无归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亲赴河南洛阳市调查了解到,自今年5月以来发生了大华投资担保公司和国担投资公司资金链断裂,涉案金额达2亿元,国担达6.37亿元。7月17日又发生恒生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刘某去向不明,案件涉及金额近1亿元,三起担保投资公司跑路案涉及金额将近10亿元,而这三家担保投资公司都是当地的明星企业。这些连发的案件让投资人都成了惊弓之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反映,由于担保公司的业务员专门盯着一些老年人的养老金,业务员们以政府批准、营业执照齐全,保本息等宣传“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众多老人成为受害人。上当的老人李云映76岁,向国担投入了9万元,这些钱由三个老人集资,国担给他们的月息是1分7,这样他们能够每月获得1500元的收益。68岁的老人李敏,平时舍不得买菜,晚上到菜市场捡菜叶,居然也动用她多年攒下来的退休金3万元与另外两位亲戚凑了11万元,投入了国担指定的账户,以获取每月1分8的利息。国担在洛阳的融资规模达6.37亿元,有3000多人报案。洛阳市政府把这起案件定性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 但这个定性让不少投资者感到不满,他们认为“如果是非法的公司,我们绝对不会投。”国担获河南省法人代表权益保护中心授予的“守法诚信共建单位”,以及最具价值投资担保机构、最具社会责任感担保机构。
恒生是洛阳最早的担保公司之一,与国担公司的办公地点是上下楼,而跑路的时间也很接近。在国担案发后第三天,恒生的负责人留了张字条,大意是说:欠出资人9000多万元,借贷方1亿多元未还,请求政府出面解决。8月29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恒生办公室看到,这个机构的营业执照、纳税证明还摆在办公室,其中还有一块当地媒体评选的 “洛阳年度最具品牌发展力的投资机构”的牌匾。
政府事前褒奖的企业,出事后又定性为“非法集资案”, 8月26日《洛阳日报》刊出文章称 “全国非法集资案件兑付比例一般在10%~30%,一旦参与了非法集资,个人和家庭财产将面临巨大损失。”这对于众多被骗的老人投资者来说,意味着一生的积蓄将会血本无归。政府批准成立的担保公司,洛阳市共有担保机构140家,注册总资本50亿元。由于政府部门疏于监督管理,却让普通老百姓投资者为那些跑路的老板买单。
担保跑路现象在全国越演越烈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福建、浙江、河南、广东等地相继发生担保机构资金链断裂、跑路事件,担保行业步入风险高发期。发生在洛阳的担保跑路案仅是冰山一角。
按照目前的政策,在传统模式下,融资担保公司收取3%左右的担保费,仅仅够糊口,更遑论盈利。事实上,洛阳一些担保公司从事的更像是民间借贷,用比银行高的利息将钱从个人手中揽上来,再以更高的利息把这些钱放贷出去。因此,在生存压力之下,不少担保公司早已是“挂羊头卖狗肉”,融资担保变成了非法吸储平台,获得的资金则从事诸如高利贷、非正常的投资项目等。在目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借贷资金迟早会出现断裂。
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指出:不少地区集中爆发的担保公司跑路案,让众多投资者面临着血本无归的风险,也让担保行业隐藏的危机和风险暴露了出来。从去年开始,杭州企业出现大面积互保危机,在浙江地区,一大批中小企业也因为担保的问题,面临着资金链绷紧或是断裂的风险,正向深度蔓延。周德文坦言:到今天为止还没有制度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的根源在于金融机构,银行现在应该返利给企业,如果银行不出资金,解决不了危机。银行的催贷对许多企业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失去造血能力的企业只有死路一条。
大陆的一些担保公司利用自己的“信用”,大量吸收普通公众的资本。据调查,许多非法集资案的背后,都有政府领导干部的介入:有的在暗中操纵, 有的用公权庇护,有的竭力为之造势。他们的所谓“信用”都是一些政府领导充当了非法集资的“活道具”,就连新华社也在一篇时评里写道:这类公司开业时,有政府领导端坐在主席台上;公司周年纪念时,有政府领导到会侃侃而谈。领导干部和这些公司“老板”们的合影挂满了这些公司办公室的墙壁。
正是这种广告效应客观上起到极大的误导作用,使普通老百姓被骗得惨痛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