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艺术璀璨 创作灵感何来(图)


南柯梦醒,神佛绝非幽梦影;文化神传,知命敬天可得安。(图/戴东尼提供)

【看中国2013年09月05日讯】据说,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一位法名乐尊的僧人云游到敦煌,因看到鸣沙山金光万道,状若千佛,心有所悟,便在崖壁上凿建了第一个石窟。此后经历代开凿、修复,迄今保存700多个洞窟,壁画众多,彩塑近3,000余座。其中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保存古代彩塑之多、历时之长、技艺之精,在中国和世界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这么多的彩塑精品,究竟是如何塑造出来的?历史上向来众说纷纭。一出舞剧名为“造像”,给予这千古之谜真正的答案。

一位敬仰神佛的艺匠在敦煌石窟中塑造佛像,苦于无新的思路,昏昏入睡,似梦非梦间神佛飒然出现,异彩尽显,他醒后顿时灵感泉涌而至,继续创作。07年末新唐人电视台纽约晚会以生动的舞蹈语言,阐述了“敦煌艺术乃神传”这么一个史实。

流传千古而不朽的伟大艺术作品,不是人的有限智慧所能创作出的。西方也流传不少这类的故事,有许多不朽的名画都是艺术家在神的点化下创作出来的。神选择了道德高尚、心性达到一定标准的艺术家,直接传授他,有意地将真正的艺术留给人。

舞剧“造像”不但阐明神传文化的真理,在对神佛的塑造刻划上,也是独具匠心。过去以敦煌为题材的歌舞大多以飞花烂漫、笙歌曼舞的形式,来表达敦煌飞天之美,却往往忽略了敦煌独具辉煌的精华——伟大的神佛形象。我想,这不只是神佛的形象不易用舞台艺术再现,其难点在于如何去表达神佛形象的真正内涵。

尤其现代人越来越物质化的思想,不信神佛,使得中国璀璨斑斓的半神文化遭到不断的变异。甚至有的敦煌歌舞将展现敬仰及颂扬神佛的部份,以帝王的形象取而代之,完全偏离了它原有的内涵。好的艺术作品能启发人的善念,提升人的道德,对整个社会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舞剧“造像”将神佛在舞台上再现,在悲壮雄厚的音乐之下,将神佛的神情、体态与独具的手印,用流动的语言表现出来,向芸芸众生播撒慈悲,激发人对神佛之敬仰。

本文留言

作者西莱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