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筹钱亮起黄灯(图)
【看中国2013年09月01日讯】地方政府的每一个钱袋子,都正在被收紧。
地方政府的钱袋子包括国开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信托计划、财政部代发地方政府债券、城投债等,其中商业银行贷款、信托计划和城投债最为普遍。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3年陆家嘴论坛上公开表示,截至2013年一季度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9.59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14%。
如果采用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在2013年3月政协分组讨论时透露的数据——中国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负债在15万亿到18万亿——来计算,平台贷款约占总债务的53%-64%,仍为地方债务的最主要融资渠道。
2012年3月,中国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进行分类管理,实行总量控制,确保贷款余额只降不升。因此,地方政府资金来源转向银行间市场的城投债、信托等。
一位承销城投债的券商人士告诉记者:“城投债到了发改委就没有不批的,最多是砍点额度,或是时间上拖一拖。”
2002年至2010年间城投债发行主体多为地级市,占比67%,其次是省及直辖市,占比33%,而县级主体发城投债只有1例。
而此后,县级市和开发区也加入了发债大军。2011年到2013年3月,发行主体为省级占比19.52%,地级市70.25%,县级市及开发区29.74%。
“市一级的发完了,开始发县一级,大家真的开始怕了。”一位保险公司的债券交易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据其透露,2013年上半年,保险资金对城投债越发精神,已经完成了城投债由低评级向高评级的置换,只选择AA+级以上,发行年限在三年以内的品种。
根据宏源证券分析师邓海清的统计,城投债余额较多的省份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江苏、北京、浙江、上海、天津分列前五位,中西部地区中,安徽、重庆、四川城投债余额较大。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发行城投债:只有地级市、百强县、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融资平台才有资格发行,也要求发行主体总资产达到50亿,净资产20亿。
对于众多区县级融资平台来说,信托就成为更现实的渠道,虽然融资成本要比城投债高出3%-4%,达到12%左右。
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二季度末,我国信托资产规模达到9.45万亿元,政信合作业务规模已经冲到了8000亿。
中信信托、华宝信托、中融信托都有专门的团队负责政府项目。据五矿信托的内部人士透露,2012年,一个不到十人的团队,在苏州一个市就做了接近50亿的信托。
但监管正在收紧。2012年8月份,银监会曾对部分信托公司“窗口指导”政信合作,要求平台贷总量不能超2011年,此外,2012年底也曾传出银监会窗口指导暂不批新上报基建类信托的消息。
华润信托的内部人士透露,当地银监局只给信政合作很少的额度。在公司内部,只有走银行理财或同业通道的风控部门才会通过。如果是向公众发售的集合信托,内部就过不了关。
不过,不少注册地在小地方的信托在监管上并没有这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