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全面接管经济
【看中国2013年08月29日讯】政府全面接管经济,开足最后的马力放手一搏城镇化。
以更多的债务能够缓解眼前的债务风险,由政府为债务兜底是最后的办法。审计署的新一轮债务测评尚未公布结果,但从以往审计署公布的36个大城市的测评结果,却不令人乐观。2012年,有9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如果再加上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债务率最高的达219.57%。部分地方由于土地出让收入增幅下降,偿债压力加大。
解决地方债务是借更多的债完成现有投资、扩大投资规模,成立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接管地方债。
两个地区的样本,同样证明了政府接管经济的现实。
浙江省委公布2013年投资目标,全社会投资总量突破2万亿元。《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浙江省专门成立了由省领导任组长的“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推进协调小组”,同时要求建立省、市、县(市、区)领导联系“411”省重大项目的制度。浙江各地投资冲动强烈,在金华永康,当地有8个项目被列入“411”重大项目,总投资额为162.49亿元,2013年计划投资20.43亿元。
浙江的债务还将继续攀升,根据《浙江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全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2009年浙江省(含宁波市)政府性债务余额为4579亿元,同比增长1787亿元;2010年,浙江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为5877.78亿元,增长率分别为64.01%、28.35%。近两年债务数据缺乏,考虑到投资规模扩大,以及制造业低迷,债务余额上升是大势所趋。各市县动用了城投债、投融资平台贷款、信托、吸纳民间资金等各种办法筹集资金。
浙江省的大规模投资与大量负债是个恶劣信号,说明市场经济主导的地区没有摆脱政府对经济强有力的控制,以往经济增长时没有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体制,民间投资难以维持正常的发展,民间市场同质竞争缺乏内在投资动力,只能靠强大的外部投资支撑经济发展。
市场经济在全面倒退,令人惋惜,目前的金融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必须加快出台,才能挽狂澜于既倒。
从民间投资的速度可以窥斑见豹: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浙江省非国有投资在2009年一季度达到了历史低点,为985亿元,同期仅增长2.6%,同比下降8.6个百分点,此后有所增长,到当年年底,民间投资总额为6265亿元,同比增长10.8%,却远不敌国有投资的增速。2009年全年,浙江省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25.6%,民间投资仅增长13.7%,其中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制造业投资仅增长7.4%。到今年上半年,浙江全省民间投资5747亿元,同比增长19.3%;国有投资2793亿元,增长25.1%,增幅继续提升,民间投资与国有投资的增幅差拉大。
同期,浙江民间资金大量流向房地产领域和资本运作。截止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两者合计投资4962亿元,占全省民间投资的86.3%。其中房地产业投资2439亿元,同比增长18.8%,占民间投资总额的42.4%。民间投资泡沫化,制造业竞争同质化,政府主导城镇化,轨道交通等基建投资、房地产行业成为主要抓手。
浙江省的大规模投资方案,将使政府主导经济的作用更强,中国市场化重镇几近失守。
另一个政府主导的城镇化建设已经崩盘的城市是鄂尔多斯,千亿债务压身、借债为公务员发薪、法院的民间借贷纠纷案卷堆积如山,而康巴什新城一片死寂。鄂尔多斯一度在建项目超过财政收入两倍,沙漠城市变成森林城市,每年绿化费用百亿以上。政府主导的新城建设没有抵挡住经济周期、资产泡沫、产业培育的冲击,现在,鄂尔多斯继海南房地产泡沫之后,再次载入中国房地产泡沫崩溃的辞典。
政府从鄂尔多斯崩盘中学习到的是加大投资量。解决鄂尔多斯靠的是城市群的投资,雄心勃勃的呼包鄂城市群规划,试图在中国北部草原打造新旧能源中心,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煤化工基地、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和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北方地区重要的冶金和装备制造业基地。新一轮的城际轨道交通,物流体系,服务设施投资必不可少,很多人期盼着城市群投资让鄂尔多斯走出泥淖。
中国现行经济发展模式,反映了权力强势、蓝图钦定、资金唱戏、民资配角的残酷现实,在政治经济体制没有根本变革的当下,很难有改观。
希望城镇化提升产业与消费,继续吸引资金进行建设,继续依靠房地产作为资金引擎,负债累累的地方政府很有可能借助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坏帐,模仿当时实质破产的各大银行获得重生。
暂时以大量的新债稀释旧债,请放心,中国的地方债危机恐怕十年内不会整体崩溃。但明智的人,都会对高涨的债务洪水忧心忡忡,一旦洪峰来袭,将如黄河口决堤。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