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个城市首先步底特律后尘?
【看中国2013年08月02日讯】底特律破产,中国可以学到什么,中国地方债问题又可做哪些未雨绸缪之事?彭博最新文章,或可给我们提供一个观察角度:
中国底特律在哪里?几周以前,该问题答案可能是那些生产汽车的城市。然而,7月18日,底特律申请破产之后,该问题变成了:哪个城市将因日益严重的地方债务最先倒下?
2010年,中国审计署宣布,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达1.73万亿美元。这些债务大多是由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借贷产生的。
宽松信贷本来目的是,避免全球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然而,它实质上不能避免危机,反而让问题越来越严重:华泰证券称,截至年底,地方债规模将增长到26.3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29%。2012年,审计结果显示,36个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达到6246亿美元。
平均算下来,每个市债务规模约174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至少有几个城市的债务规模已经达到甚至赶超底特律。底特律180亿美元的债务,最终让它只能申请破产。
此前几年,中国金融媒体已经大量报道了这些数据,但并未到振聋发聩、引人警醒的地步。然而,就在底特律破产后几周,中国的情况似乎发生了明显变化。
各种体现底特律萧条、腐烂和破败的照片,大量出现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以及主流新闻网站之上。这表明,中国已经有显而易见的财政焦虑。
中国30年经济复苏的成果,正受一些官员的威胁。他们不愿意从外国错误中吸取教训,他们不愿意为自己错误承担责任。
武汉大学的一位教授评论称:
那些依靠单一工业的城市都有可能遭受惨痛的命运,无论是煤城,钢铁城,还是铜城。
相似的分析可参看华尔街见闻此前文章《底特律破产或在中国大量城市重演》。
当然,尽管底特律对中国地方政府敲响了警钟,但大多数评论者还是指出两者不同之处。
一位新浪微博用户称:
中美两国政府是不一样的,中国官员从来都不用为政府破产而承担责任。
另一些新浪微博用户称:
中国地方债务大多数是国有单位持有的,不是必须偿还的,这和底特律的情况不一样。
一位新浪微博的用户称:
我们的地方政府就像无限责任公司,不管借多少钱都不用还。结果是,实际情况被掩盖,债借得越来越多。没有人知道真正的风险,更没有知道怎么处理这些风险。
《北京日报》的专栏作家毛晓刚发文称:底特律破产对中国敲响了警钟。他表示:
当然,我们的地方债与美国还有不小区别。比如,底特律的问题,主要是福利负担,养老、医疗、就业等压力过大。反观我们,地方债很多都是追求GDP留下的,是把钱大量消耗在招商引资、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楼堂馆所等方面,在社会福利上的负担倒很次要。所谓各有各病,但异曲同工,实际上都是寅吃卯粮、透支未来。尤其是我们一些地方债累积的巨大泡沫,一旦破灭,后果不堪设想。
另外,不是所有的中国报纸和网民都认为底特律破产是对中国的警示。《人民日报》评论文章称底特律破产凸显美国的政治弊端:
在是否对底特律施与援手这个关键问题上,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无视民众福祉,为各自私利不断争吵、互相推诿。人们普遍认为,底特律最终申请破产保护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该市所在的密歇根州共和党州长与民主党市长之争。
该评论员总结说:
底特律衰败是多方面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但在这种一团乱麻般复合型矛盾面前,美国政治体制难以展现“同舟共济”的行动力,孤掌难鸣的底特律仍在不断失血的恶性循环中挣扎。值得关注的是,在美国,类似底特律在巨额债务下挣扎的城市不在少数。由于寅吃卯粮的恶性循环,美国由巨额债务引发的体制性危机有难以自拔之势。跌入谷底的底特律再一次敲响了警钟。
此外,中国人还在讨论一个奇怪的话题,那就是他们惊叹于底特律便宜而宽敞的大房子——尤其是比之中国那些狭小而昂贵的房子。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