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为何能轻松作假骗过视察的领导?

【看中国2013年07月07日讯】中广网北京7月5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所采取的各种紧急应对办法的一些新闻早已经屡见不鲜。今年4月份,河南漯河市为了平息百姓对水污染的质疑,政府紧急购买上游燕山水库将近500万立方米优质水引流如室,澧水在一夜之间就变清了。

去年年初,陕西省山阳县一个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点上演了一出荒唐闹剧,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村干部竟然私下雇佣村民在没经过翻耕和已翻耕的空地上覆上地膜却没有播种,这一“面子工程”引起了当地群众强烈不满。 

现如今,恐怕这样的情况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在基层政府,如此应对领导们的视察几乎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对于上级、下级来说,可能还是心照不宣。

在应对上级的检查中,提前搞好环境卫生,还有现在比较普遍的信访维稳安排,就是防止上访人员找检查、视察的领导们上访,另外还有提前作好的现场、资料等各项准备工作。

之所以出现如此之“造假”工程,我们还得从深处来寻找原因:一是检查的方式方法存在重大问题,为什么要提前通知并层层陪同?我们现在的检查、视察几乎全部都是事先通知了的,既然有事先的通知,肯定就会有事先的安排。一旦按照检查的要求而达不到时,地方肯定就会紧急想出一些办法,甚至于不惜作假

现在的地方政府连当年的朱镕基等中央领导都敢骗,还有谁不敢骗的。用一些地方官员的话说,现在的大领导是最好骗的。一方面他们认为大领导的视察几乎都是走马观花,时间短;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场景都是精心安排好了的,大领导已经被各级领导们所包围,听的汇报多,难以看得到真正的群众,所以就无法发现真相。

二是考核检查的决定权,应把重点放在群众的评价上,而不应以领导的一次两次检查、视察作为主要依据。中国现在的各种考核、达标检查是非常多的,不仅给地方造成了极大的负担,也给了考核主管部门以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的空间,还成了上、下级建立利益庸俗关系的一个桥梁。而最为担忧的是,这样的考核都是关起门来,没有充分发挥和依靠群众的“眼睛”。如果说积极调动群众的作用,还哪里找得到那么多的作假?

因此,检查、视察和考核应该实行大幅精简,并且把主要的评价摆在群众的看法上来。只有群众,才会让“假”无处横行。

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对于下级的这种作假,不少上级也是心知肚明的,但却乐此不疲。为什么会如此?这就说明,一是某些工作可能就是某些领导拍脑袋想出来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可能不符合实际,并没有被人所理解和支持,但迫于权力不得不如此,所以大家最后也就互相包容作假,以求达到某种目的。还有就是上、下级之间存在的请客送礼,已经建立起了各种利益关系,彼此之间也就是一喝了之、一送了之。

另外,对于这种作假现象,缺乏严厉的惩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凡出现这种作假之后,有的不仅没有得到处理,反而还在继续升官。当年欺骗朱总理的安徽地方官员不就是如此吗?看来,这会作假,反而会成为一个领导的本事。这岂不是助长这种风气的蔓延。

就拿当前的统计数据来看,除了一些地方自己夸大之外,有的还是被上级要求报假数据、夸大数据的,这种现象岂不令人担忧,这究竟是要去满足谁的虚荣心和政绩。

今年起,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突出整风精神。而此种作假,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能不能在此次整风活动中予以解决,还有待在制度上的改革上予以突破,否则无法根除。

本文留言

作者碧翰烽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