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今貌:生态多样人类绝迹(图)

【看中国2013年07月04日讯】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发生爆炸后,原以为当地从此荒芜,但25年后科学家重返现场,发现人类开发对于自然的破坏力,远胜过核能的污染。由于人类在切尔诺贝利的绝迹,动植物不再受人为的干扰,当地生态反而更丰富多样。科学家于是将濒临绝种的动物,像是欧洲野牛及普氏野马等引进车诺比,并且成功地复育。

英国教授史密斯表示,动植物也会受到辐射的影响,但大多在癌细胞发作前就死于其他原因,例如遭到其他生物的捕食。一些濒临绝种的动物,像是欧洲野牛及普氏野马等,也被重新引入车诺比进行复育。

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第4号反应炉发生了爆炸,当场造成2人死亡,事件后48小时,当局撤离了约135,000位居民,切尔诺贝利自此没有半点人烟。

事故中的多数受害者,死因则归咎于放射线。根据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将近有4,000人死于癌症,暴露在高度辐射环境下的受害者高达60万人。

25年后,英国朴次茅斯大学的金史密斯教授带领他的研究团队重回切尔诺贝利,调查受到核灾污染的湖泊,以及当地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发现尽管某些湖泊的辐射值高出标准300倍以上,但污染的程度与生物多样性没有关联。

对此,台湾环境资讯协会主编彭瑞祥表示,切尔诺贝利的生态复育是一个特殊的案例,因为核灾的发生,使该地区不再受人为的干扰,环境回复到相对原始的状态。但站在协会的立场,人与自然必须学习和谐相处,如何在人类能安全生活的环境,同时也维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可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濒临绝种的普氏野马被引入没有人烟的切尔诺贝利,反而成功地复育(Photo by wikipedia)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