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而升则为“飛”(图)
【看中国2013年06月24日讯】甲骨文的“飞”字是象形字。字形像一只鸟儿展开翅膀向上飞的样子。意思指鸟儿在飞翔。
小篆的字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上部像鸟儿的头,两边像翅膀,中间像鸟的身段。这也是象形字,是一幅鸟儿伸长脖子,搧动翅膀在向上飞行的画面。
楷书的字形是由小篆变化而来的,写作“飛”,后简化为“飞”。
“飞”字的本义指鸟儿或昆虫搧动翅膀在空中活动,如;飞蝗、飞虫、飞禽、飞鸟、飞鱼、飞雁、飞鼠。
“飞”字由本义引申指利用动力机械在空中行动,如:飞行、飞船、飞机、飞弹、飞艇、起飞、试飞、宇宙飞船。
“飞”字又引申指在空中飘浮游动,如:飞云、飞花、飞泉、飞舞、飞扬、飞天、飞瀑、飞沙走石。
“飞”字还引申指速度极快,如:飞奔、飞驰、飞涨、飞速、飞跑、飞毛腿。因为速度极快,又引申指意想不到的,如飞来横祸、飞短流长、流言飞语。又引申指挥发、散发,如香味飞了。
“飞”字也作姓氏用。
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一直到清朝末年才结束,历经1300多年。科举制度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规定。一般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等。乡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称“大比”。取中者称为“举人”。“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于京城礼部举行。取中者为“贡士”。“殿试”则由皇帝亲自主持,只有“贡土”才有资格参加,考中者为“进士”,第一名为“状元”。
以上三级考试,只有取得秀才资格的人才可参加,而今要讲的故事,就跟这科举会试有关。
却说南宋绍兴年间,有位拆字高手名叫朱安国。这年正逢乡试,他来到省城。众多学子聚在各旅店及官方安排的住所,准备参加考试。不少人求他拆字,好预测一下前程。
有位名叫段毅飞的人,写了个“飛”字请朱国安拆。朱国安盯着“飛”字看了半晌,在旁边批了四个字“二九而升”,说:“这‘飛’字由‘二’‘九’‘升’三字组成,我只能从字形分析,也不知何意,眼下还说不出祸福。”
在这次乡试中,段毅飞中了第十九名,被推荐到京城爹加会试。亲朋好友鼓励他:“你这次考中第十九名,这十九便是第二个九,你一定会高中的!”
不料,这年会试,段毅飞落第了。但他不灰心,又苦读三年。三年后,他再次参加会试,以第九名中了进土。
考中进士后,段毅飞拿出当年朱国安批的“二九而升”纸条,方才领悟到,这“二九而升”,原来是要经过两个九才能及第啊。
是朱国安算中了,还是段毅飞三年苦读考中了?看来不说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