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生作文看中美软实力差距
【看中国2013年06月20日讯】中美两国元首德州庄园外交峰会,被世界舆论聚焦关注。这折射了一种现实主义的象征意义,中国地位上升,“中美国”雏形初具。的确,比经济总量,中国仅次于美国,而且还有超越美国之势;比消费力,富起来的中国人也不比中国差...
可以说,凡是用物质衡量的实力,也就是硬实力,中国比美国都不弱,而且呈现上升趋势。但软实力呢?单就中国精英人士或其后代习惯性地移民美国,就说明问题。美国对普通中国人的吸引力是巨大的,而中国在美国人(不管是精英人士还是草根阶层)眼里还是朦胧一片。中国人对美国的喜爱与理解与美国人对中国的误读与错解,是折射中美软实力的一面镜子。
最能彰显中美软实力弱与强的是教育,一个生动的例子更具强烈的说服力。
据一家美国中文媒体报道,在美国纽约第12公立小学五年级学习的小学生黄彦清,刚刚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的作业:一篇题为《水》的论文。论文有厚厚的34页,从他感兴趣的水的历史、水的技术、和水有关的极端天气以及水上娱乐四个方面来介绍“水”。这家媒体慨叹,美国小学生的“研究性”作文,有的已经相当于中国大学生的论文。
中国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学习的压力不可谓不重,来自家长和学校的知识填鸭不可谓不多。因为中国的独生子女时代,每个家长都想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希望将孩子培养成高人一等的精英。不过这是一个悖论,因为不可能人人都成为精英。这个悖论并未让中国的家长冷静下来,中国的孩子却遭了罪。他们的童年不再快乐,不得不在家长和学校逼迫下参加形形色色的学习班和培训班,不得不痛苦地在书山题海中挣扎。
孩子的创造性、自主性被成人世界所扼杀,而成为家长和学校灌输知识的功利“玩具”。一切为了分数,一切为了中考、高考和国考(公务员考试),功利化的教育体系,凝滞了孩子的思维,压抑了孩子的创造性,他们的人生,从一开始就不得不沿着体制和家庭的“标准化”路径前行。
在此情势下,中国小学生的作为(包括中学生的作为),不是所谓的研究性,而是必须围绕着考试而模仿教材或课外读物的“范本”。各种文体,都有同样的写作模式,宛若历史上的科举八股文,不按这种模式写作文,考试时就不可能得高分。
探究性的素质教育,在中国喊了很多年,但在现实功利的教育体制下,还是应试教育占了上风。中国小学生千篇一律的应试作文,和美国小学生的研究性作文,一比才知道中国教育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正因为如此,中国才只有大学没有大师,中国不乏教授博士但很难产生诺贝尔奖获得者。表现在创新创意领域,美国有苹果产品,中国只有山寨赝品。
还有比这更悲戚的吗?国家的软实力,有国家主义的成分,但终究是要靠个体的创新创意自主个性来凝聚起来的。国家主义的盛世中国并不乏见,但缺少主体意识的国家主义是虚妄的。
正视中美软实力的差距,要从细微之处着手,要从娃娃抓起。如果说中国孩子的作文比美国孩子的作文还有创意,充满探究精神;如果中国孩子的童年都有个性释放自由自在的乐土,中国的软实力一定会强于美国,才会有真正的中国世纪。
借用梁任公当年在《少年中国说》所说,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胜于美国(原文为欧洲),则国胜于美国(原文为欧洲)。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