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朝廷为何总拿“盐”说事?(图)


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3年06月17日讯】百姓吃的盐,看似普通,却被中国历代的朝廷看重。

春秋时期,管仲认为,国家应该垄断食盐经营,以便从中渔利,为什么呢?因为每家每户都要吃盐,拥有这么大的消费群,只会赚钱,不会赔本。

西汉时候,国家组织一批文人,讨论食盐生意是让国家做,还是让商人做,最终决定国家垄断这桩买卖,依旧因为这项生意利润稳定,不能让油水外流。

唐代中期,发生安史之乱,国家迅速作出决定,调整盐业政策,总的方针依旧是国家垄断盐业,同时让利给商人,让商人帮助运输销售,利润一下子上升。

在明代,朱元璋为了解决北方军粮供给问题,决定让商人帮助运粮,条件是允许商人销售食盐,商人见有利可图,争着替国家运粮。

食盐的功劳可真不小,几乎成了朝廷的救命草,每当国家面临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军事危机,就拿出“食盐”这张底牌,扭转乾坤。

食盐挽救了朝廷的危机,救了朝廷,它的价值可就大了,非一般商品可比,所以,历代政府都很重视“食盐”事务,把它上升到政治的高度。一个小小的商品,价值就这么上升了,因为它不仅能够满足一般需要,还能够满足政治的需要。

食盐只是很普通的商品,它的意义却那么不同寻常,就是因为其价值超出一般商品的价值,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具有政治价值。一个商品的价值既在于它本身,又超出它本身,价值的高低依赖于它满足需要的程度,一旦某个商品满足了政治上的某种需要,其价值可就非同一般了。

朝廷之所以重视食盐,归根结底,还在于大多数人都离不开食盐,当一种东西被多数人需要的时候,其价值必然就大。食盐的价值,最终还取决于它本身。

本文留言

作者赵志浩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