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官方媒体抹黑网络舆论值得关注

 2013-06-09 01:3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6月6日起,新华社主办《新华每日电讯》刊发署名“戴立言”的两篇分析文章《真的是“越反越腐”吗?》《领导干部大多是贪官吗?》。官方自称,这两篇文章,从多角度,通过数据和事实驳斥“领导干部大多是贪官”、“越反越腐”等观点,提振反腐“必胜信心”。

但在我看来,这些文章中,最值得关注的反而是官方对网络舆论抱持的漠视,丑化甚至敌视的态度。

目前中国的传统媒体受到了严格的新闻管制,许多严肃的公共话题无法在传统媒体上得到充分有效地辩论,因而,网络媒体,尤其是微博成为中国公共表达的主要领域。

虽然官方对微博严厉监管,并使用五毛引导,谣言抹黑等手法,仍然没有改变在网络舆论中,官方处于被动,甚至可以说被围攻的现状。

戴立言文章说,社会上、网络上,经常有人这样调侃:现在的领导干部,全抓起来有冤枉的,排成队隔一个抓一个有漏网的。那就是说:领导干部大多数都是贪官。作者提出,这种观点更多的是人们对腐败易发多发的一种“吐槽”,是网络情绪的一种宣泄,既不具有真实性,也不具有科学性。

随后,戴立言把"被查处的领导干部人数”,即2012年全国贪污贿赂类案件处分30315人,把这一数字与全国共产党员总数、领导干部总数相比,认为比例甚低,以此试图证明官员腐败情况并不严重。

这一观点和人们感受完全对立,从逻辑上说也相当荒谬。

如果2013年,中共果真按期信誓旦旦加强了反贪力度,一个必然的结果,是查处贪污贿赂类案件涉案人将激增,按作者的逻辑,只能说明了中国的贪腐情况严重恶化;而如果法网空疏,贪官纷纷漏网,查处数字减少,按照作者的逻辑,却能证明目前中国政坛更加清廉。

这显然有些荒唐。

这篇文章中更值得关注的,其实是官方对网络舆论,尤其是批评官方贪腐的网络舆论的解读,这展露了官方的某种幽暗心思,也为官方下一步整肃网络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舆论造势。

作者自称,“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官员像我国的官员那样,如此痴迷于、专注于本地区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事宜”。

既然官员如此卖力,为何为何民间如此忘恩负义呢?作者顺理成章认为,这是新媒体、自媒体巨大的聚集和放大效应带来的”挑战”。

“戴立言”认为,当前,“人人都有麦克风”,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公民现场报道”,这深刻改变了社会舆论的生成机制。

当前社会转型期贫富差距扩大导致的不满、政府不够公开透明引发的猜疑、消极腐败现象引发的信任危机、特权现象和阶层固化导致的负面情绪,通过网络、微博等大量宣泄,加剧了舆论环境的复杂态势,为“领导干部大多是贪官”等一些观点滋生蔓延提供了土壤。

此文作者更从意识形态出发,语带杀机地指责质疑者“别有用心”,他说,客观地说,是不是还有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某些热衷于制造虚假信息和传播谣言的人,某些怎么看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都不顺眼的人,用“领导干部大多是贪官”的论调,故意抹黑我们的党、国家和干部队伍?这并不奇怪。

今天(6月7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刊发了署名雍天荣的文章《改善党的“微循环”系统》,此文也有类似的论述。

文章提出,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对基层干部污名化的倾向,在网络上表现尤为明显。由于网络呈现出一边倒的“地方官员很坏”、“地方政府很差”的负面评价,对于基层党和政府的形象,群众的态度是“总体肯定,个体否定”、“抽象肯定,具体否定”。

究其原因,作者同样选择了归咎网络媒体。

作者说,为何会出现“基层干部被污名化”倾向呢?除了种种客观存在的问题外,作者强调,“自媒体舆论环境放大了基层干部的负面形象”。

近年来,随着一些新媒体突飞猛进的发展,渐成碎片化的网络舆论冲击着传统媒体的话语垄断权,逐渐成为左右社会问题的重要舆论力量,形成了网络拟态环境。

作者认为,在这一环境下,网络辩论更注重立场,尊重的不是真相,看中的是你站在谁的立场上说话。由于预设的身份标签的存在,大多网民会自动站在草根一边,形成简单的官民二分对立态势:凡是官都是错的,凡是民都是对的。

文章断言,“这种舆论判断根本不能代表真理。”

上述两篇文章中提出的网络舆论的问题并非不存在。

德国传播学者诺伊曼在《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中提出,社会成员对社会上意见的分布处于“多元无知”状态,公众由于社会心理的影响,力图从周围环境中获得支持,避免孤立状态,当自己的观点与“多数意见”相悖时就会选择沉默或附和,从而产生了“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结构”。

诺伊曼的理论,本是对自由民主社会中精英媒体作用的某种批判与反思,这一批判对网络媒体也是非常有力。

要防止这种媒体的妄自尊大和简单化,选择是强大的审查官僚吗?当然不是,更应该是媒体和网络自媒体的自我警醒和相互监督。

事实上,在西方的现代民主政体中,媒体与议会、NGO等共同承担社会监督职能,相互制约。虽然资本和官方共同宰制一直都有,但批判和制约的空间和活力一直不断。

在中国当前时期,传统媒体被阉割和管制,社会日益多元化的,各方都急于发出声音,各路公知、五毛,媒体人、公益倡导者、富商官僚,上访者,网络警察,托派分子,民权斗士,各种思潮,各路人马都纷纷涌向微博。

一条微博的短短几十个字,本来就很难承担碎片社会中的共识共建的功能。我们不能否认微博有问题,但的确并不是微博客本身的问题。上述两篇官方文章,却试图将社会分裂的原因归咎于网络舆论,这一行为,恰好比丑女将问题归咎于哈哈镜一般荒谬。

网络空间的碎片化和民粹化,并非网络本身的问题,根本上说,是正式政治结构无法吸纳和整合民意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官方抹黑网络舆论,一方面是给自己涂脂抹粉,但根本上,其实是遮蔽真正问题,妨碍改变的努力。

来源:法广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