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之争,六四的飞跃(图)

每年在香港举行的六四烛光晚会,人数全球居冠,不但在香港本地得以实现世代传承,不致历史被中共歪曲,而且鼓舞中国与全球人民继续为民主而奋斗。这点,支联会与广大香港市民做出了重大贡献。


香港纪念“六四”24周年集会(看中国配图)

支联会每年会根据当时的情况,提出诉求口号,今年的口号是“爱国爱民,香港精神”。为何会提出爱国问题,乃因今年习李体制正式上位,原先放出不少改革气球,而香港人最大的梦想就是实现普选,选出自己的特首与民意代表。但是习李体制的表现并没有明显的改革色彩,还在重复过去的论点,一定要选出“爱国爱港”的特首,言外之意,“反中乱港”的民主派别想沾手,为此必然要为普选设置许多前提来限制,因此社会上爆发不少争论。在这个情况下,支联会提出“爱国”口号,显然是要为自己辩白去污。

但是“爱国”口号引发反弹,尤其是年轻人,其中以“香港城邦自治运动”反弹最烈,甚至呼吁人们不要出席维园的烛光晚会。

为何人们对“爱国”这样反感?乃是因为“爱国”早已成为共产党的专利,从1949年共产党建国开始,党国合流,就成为致人以罪,乃至死地的法宝。尤其文革以后,马列破产,民族主义就成为中共的护身符。九七后的香港,更以“爱国”来霸凌,凌驾在香港普世价值之上。在这个情况下,支联会要来与中共争夺“爱国”的话语权,简直也是做梦。因为人们看不到支联会的“国”在哪里,即使西方国家,也只承认中共的“国”,而不会承认支联会也有一个“国”。而如果支联会承认“国”是那么重要,就贬低自由人权的地位了,那就正中共产党的奸计。

当然香港城邦自治运动的反弹也太过极端,他们的反共精神应该肯定,以强化本土观念来抵制香港的“中国化”。但他们主张完全与中国切割,认为纪念“六四”会引来北京对香港的干预。这会削弱纪念六四的声势,有助中共。而中国要干预香港,借口多得很,不在一个六四。因此许多本土派人士并不认同“切割论”,因为切割论的背后,也是对普世价值的忽视,因为即使香港独立于中国之外,也应该关心六四问题,就如美国也关心那样,因为人权是没有国界的。

对香港本土派的反弹,支联会没有做出反省,却有某一常委动员天安门母亲丁子霖来批判香港城邦论者。但丁子霖并没有完全抹杀城邦论者的看法,也不认同“爱国”的提法,以致被这位常委责之为“斯德哥尔摩症”,事情更加闹大,虽然这位常委事后致歉,并且辞职。支联会最后收回“爱国”口号,不再提了。

支联会的一些人为何对“爱国”这样沉迷,当然有历史因缘。因为香港过去是英国殖民地,民族主义有一定市场。然而在中共用民族主义来打压香港的普世价值时,去与中共争夺谁才是正统的爱国者,已经没有什么意义,而且只能堕入中共的陷阱。

事实也证明,香港的民主派,过去支持回归,将之美化为“民主回归”,如今九七后已经十六年了,民主在哪里?自己不做反省,还在那里高唱爱国调子,自然引发不满。香港年轻人在游行时拿出港英时代的龙狮旗,就是对“爱国”的否定。

六四20周年有广大年轻人的参与,那以后年轻人公开打出“本土力量”的旗号活动,抗拒中国的同化,就已经看出时代的变化。他们看重的是香港的普世价值,对共产党利用国家残害人民,从嗤之以鼻到出来谴责,根本早将这个“国”看作是镇压人民的机器,这时还谈爱国,就是混淆黑白了。可惜支联会诸公没有与时俱进,才闹出这场风波。

香港本土力量问世,在选举中也得到很大的支持,反之一些老化的民主派人士在选举中越来越处于劣势,正是他们的脑筋没有跟上时代。早有评论指出,香港的本土民主派正取代大中华民主派,这次事件,更是对大中华民主派进一步的打击,是香港民主运动的一个飞跃,所以著名的评论员练乙铮说,“六四的晚上 爱国的黄昏”。

一旦人民摆脱“爱国”的魔咒,普世价值成为多数人的信念,也就是共产党亡党的时日。“五不搞”与“七不讲”,能够阻挡人们对普世价值的追求吗?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林保华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