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再次调集媒体围攻谷歌“诽谤性”搜索(图)

2010年谷歌因不堪黑客和审查,将中文搜索迁往香港,并遭遇中国官方组织的媒体围攻,此后三年,谷歌的搜索服务遭中国的GFW关键词审查,服务断断续续,谷歌的Gmail服务也常遭屏蔽。此后,除了谷歌的手机操作系统安卓(Android)外,谷歌的全线产品几乎都被挡在竹幕之外。昨天(6月1日)下午,中国中宣部再次下令媒体转载攻击谷歌所谓“诽谤性”搜索的报道,用意不明。

熟悉此事的媒体人透露,中宣部下令要求各主要报社,转发新华社一篇谷歌“诽谤性搜索”的报道。据称,除了报社收到上述指令外,有不少电视台也被要求转载播发,据说晚间收视率最高的央视《新闻联播》可能也将摘要播出。


谷歌纽约总部大楼/路透社照片

今天上午,新华网刊发了新华社驻柏林记者郭洋、唐志强,驻旧金山记者徐勇的综述报道《谷歌“诽谤性搜索提示”碰壁》,此文应就是官方此次要求转载造势的原料。

根据该报道,今年5月中旬,位于德国卡尔斯鲁厄的德国联邦法院裁定,谷歌搜索的“自动填充”功能“含有诽谤性搜索提示”,谷歌应删除诽谤性搜索提示,以保护个人权利。

谷歌搜索的“自动填充”功能是指,用户在输入搜索词时,搜索文本框下方会自动显示与搜索词相关的词汇供用户选择,这可以加快输入速度、改善用户体验。

谷歌在德国的发言人凯·奥伯贝克在宣判后说,谷歌对联邦法院当天所作裁定“失望和吃惊”,对法院认定谷歌要对搜索文本框内出现诽谤性内容负责的观点“无法理解”。

对此判决,谷歌的回应,“谷歌不应该为‘自动填充’的字串承担法律责任,因为那是由算法依据搜索频率作出的预测,不由谷歌自己作出。我们正等待(法院裁定)书面论据,用以仔细审核这项裁定”。

新华社该报道似乎并太看重某种“中立客观”的职业标准,直接该回应斥为“自辩了无新意”。

新华社该报道称,在法庭场合和技术层面,谷歌迄今没有公开全部“自动填充”的算法要素,不足以证明这家企业对此发挥“中性”作用,此外,一些情况下,受到投诉后,原先“自动填充”的字串不再出现,表明谷歌确有可能进行某种人为干预。

昨天晚间,就有接到这条指令的网站从业者和平面媒体从业者在微博上议论此事,大多数讨论都被删除,此次围攻,被认为是网络监管进一步加强的信号。

有媒体人评论说,“今天的围攻是全体参与的,各报、各电视台都要发,所谓新政,所有的动作,都透出一股浓浓的黑社会气质”。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