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中国移民走出成衣厂(组图)
不再是活在地下的不见光群体
过去数十年,中国移民曾成群结队地前往意大利,在当地的成衣厂打工。但近些年到意大利的新移民也开始在其他行业寻求发展,他们在意大利社会不再是“看不见的一群”。
两个男士信步走向酒吧柜台。柜台后面是一个年轻的女子,黑发梳成一个马尾,时尚的刘海在眉毛上方划出利落的弧线,衬托出东方人的脸型。"你好!"两位顾客用中文打招呼说,"Ciao,ciao",女侍者微笑着用意大利语回答。
17岁的叶裴(音)来自中国,来意大利刚几个月,在东部海滨城市法尔科那拉(Falconara)的一家酒吧打工。尽管意大利语的词汇量有限,她还是可以简单应付点咖啡、酒水饮料等侍应生的工作。
"现在对我最重要的是学语言",叶裴说,"这是我的首要任务。如果把意大利语学好了,我就可以独立了。如果整天埋头踩缝纫机,就没机会学语言。"
大规模移民
像意大利的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叶裴来自浙江。她的故乡青田在山区,没有多少工业和发展机会。17岁的叶裴的梦想是开一家自己的酒吧。
17岁的叶裴的梦想是开一家自己的酒吧。
大约30年前,中国人开始移民意大利。大多数人在当地为意大利服装品牌代工的制衣厂找到了工作。这里的工作相对简单--往成衣上缝钮扣、拉链等。过了没多久他们就纷纷开起了自己的缝纫作坊。
过去10年间,意大利的中国移民数量增加了两倍,达到20万。在意大利的全部移民中,中国人已经占到了20%。许多人不仅把家人接到意大利,还把亲戚朋友雇来为自己打工,中国人供货快、价格低廉、条件灵活的名声很快就传开了。
意大利制造出自中国人之手
在中国,服装厂的老板通常给工人提供住宿和食宿,但每月没有固定工资,而是计件付酬。在法尔科那拉北部有一家成衣厂的徐老板解释了为什么许多工人宁愿在这样的条件下工作:"中国人不喜欢拿固定工资,他们觉得,如果我比别人干得快,还是拿一样的钱。所以尤其是速度快的工人更愿意拿计件工资,可以多赚一点。"
叶裴的母亲薛芬(音)6年前来到意大利。她在一家中国人开的工厂里找到一份工,每天工作15个小时,每月能挣到大约750欧元。这相当于她在中国干8个月的收入。
薛芬也知道老板剥削工人,但她说这样的条件对中国移民来说还是相对便利的,尤其是那些刚到欧洲的同胞。"如果给意大利老板干,我自己租房得交房租,还要自己采买生活用品,这是很麻烦的。"她说,"如果给中国老板干,至少住处和吃饭问题解决了。这和在中国是一样的。"
意大利的血汗工厂
意大利警察说,他们发现一些中国人经营的成衣作坊条件就像是"血汗工厂"。一些工厂雇佣没有证件的非法移民,让他们不分昼夜地工作。
一名不愿透露身份的警官说,这样的生活让这些中国人在很长时间里都是"看不见的一群"。"中国人很聪明,组织得也很好",他对德国之声记者说:"他们在这里有意生活得无声无息,所以报纸不会报道他们的事,也不会引起警察的注意。"
成衣厂里“看不见的一群”
这位警官说,由于许多中国移民在过去10年间取得了经济上的成功,也引起了当地人的怨愤,鉴于意大利现在债务缠身,失业率居高不下,这种不满进一步加剧。
许多意大利人抱怨中国人打破了就业规则、剥削工人、搞低价竞争、把意大利企业排挤出了服装行业。帕多瓦(Padua)大学的社会学教授萨宁(Valter Zanin)研究了意大利的中国成衣工厂,他说意大利服装行业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才能保持竞争力。他也指出一些工人被迫一天工作超过18个小时。
能进能退
但当欧洲的经济危机逐渐显露,意大利的时装业陷入了萎缩,中国成衣加工厂的订单也减少了。为了另寻出路,许多中国移民像叶裴一样进入了服务行业。而在这一行业,中国人不再是"看不见"的了。
每天与意大利人打交道,帮助了向像叶裴这样的中国人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了解意大利人的生活方式。"我要努力学意大利语,掌握经营酒吧需要的技能",叶裴说:"有一天我攒够了钱,要开一家自己的酒吧,让父母早点退休,享享清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