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民伤财 毛泽东八次接见红卫兵内情(组图)
毛泽东与红卫兵在天安门城楼上
毛泽东第8次接见红卫兵
“文革”初期,毛泽东8次接见了1200万红卫兵。
第一次接见100万红卫兵
“红卫兵”原本是一张小字报的署名。1966年5月下旬,清华附中的几个学生写了一张小字报,署名为“红卫兵”。6月2日在清华附中的校园里正式贴出了署名“红卫兵”的大字报,100多个学生在上面签了名,高中学生卜大华名列其首。接着,卜大华几个学生又贴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造反精神万岁》的小字报,尔后又写了《二论》、《三论》。7月28日,他们把大字报和前《两论》交给了江青,要她转给毛泽东。
这些娃娃们,做梦也未想到毛泽东会给他们写信。8月1日开幕的八届十一中全会的第二个文件,就是《毛泽东给清华附中红卫兵的一封信》,信后还附着他们的《两论》。毛泽东在7月30日写的这封信中,有三处“热烈支持”他们的话。
毛泽东的这封信,把红卫兵推上了政治舞台。毛泽东写这封信的信息立即传遍全国,学生们把“红卫兵”看成是“最光彩”的名称,各种红卫兵组织纷纷组织起来,红卫兵运动立即风靡全国,震惊世界。
红卫兵运动的高潮,始于1966年“8·18”。8月18日这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庆祝“文革”发动的大会,北京和外地的百万红卫兵、师生(以下统称红卫兵)参加了大会。这就是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第一次接见百万红卫兵的大会。大会由陈伯达主持,7时半开始,林彪、周恩来和红卫兵代表讲了话。接着红卫兵以游行的方式通过天安门,接受毛泽东的检阅、接见。
从这天起,红卫兵开始冲出校园,走向社会大破“四旧”,大抓“走资派”。
第二次接见50万红卫兵
1966年“8·18”大会后,红卫兵运动的烈焰越烧越猛,很快形成了全国性“大串连”浪潮。外地来京的红卫兵日益剧增。
这次接见大会由代理中央“文革”组长江青主持,18时40分她宣布大会开始。林彪戴上“首都红卫兵西城区纠察队”袖章讲话。他极力鼓励红卫兵的“横扫四旧”行动,并强调要重点打击“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第三次接见100万红卫兵
进入9月中旬,第3次接见红卫兵的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安排70万红卫兵参加接见。因发生了一个歹徒劫车撞死了卫戍区清河哨卡哨兵,抢走了他的手枪的事件,为保证毛的安全,总理决定破案后再接见。14日破了案,15日安排接见。由于推迟了几天,参加接见的红卫兵则增加到了100万。
第四次接见150万红卫兵
1966年10月1日,150万首都人民和外地来京的红卫兵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国庆大会,也称毛泽东第四次接见150万红卫兵。
第五次接见150万红卫兵
为保障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50里长的接见路线上的安全,采取了全方位的警卫措施。北京卫戍区采用了军、警,民(民兵、治保组织)三结合的警卫布势,武装哨与便衣哨结合,地面警卫与立体(控制制高点)警卫结合,对沿路两边的建筑物、住户、临街危险窗口、制高点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警卫、监控。卫戍区4个师中的机动兵力全用上还不够,又从驻京军兵种中借用了部分力量。
第六次接见200万红卫兵
第5次接见方式最省时间,最能减少毛的劳累,但周总理考虑到毛的安全,不敢在50里长的路线上重复使用上次的方式,于是他决定,以红卫兵乘车通过天安门的方式进行第六次接见。
搭载200万红卫兵通过天安门,至少需要6000辆卡车。当时驻京部队的卡车为数不多,要在3天内运筹6000辆卡车难度极大。首都工作组报请总理同意,连夜从沈阳、北京、济南等军区和军兵种中抽调,火速云集北京,由北京卫戍区统一指挥编队。
第七次接见200万红卫兵
进入1966年11月份以来,北京的天气逐步变冷。
11月10日上午10时开始,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接见第一批150万红卫兵。红卫兵以游行的方式接受毛泽东的检阅、接见。这次接见,进行得非常迟缓。红卫兵为了多看一会儿毛泽东,走到金水桥时,或是放慢脚步,或是打旋涡来回翻滚。
11日,接着又进行了第二批接见。把50万红卫兵摆在天安门广场(留出通道)东、西长安街上,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乘9辆敞篷吉普车进行了接见。
第八次接见250万红卫兵
进入1966年11月下旬,上次接见过的红卫兵还未走完,新来京的红卫兵又达到250万,两项之和,在京的红卫兵将近400万。
26日下午,在西郊机场进行了最后一次接见。接见后发生了两个意外的事故。一是又冷又饿的红卫兵,还未等毛换车,就“撒鸭子”了,把机场大门堵得水泄不通,毛的车无法回中南海,只好返回走人行道,从机场东北侧的一个小门改去玉泉山。蔡洪江等步行协助毛泽东的警卫人员把毛护送到了玉泉山。二是散场时红卫兵拥挤不堪,将机场外的一座罗锅桥压断,踩死了几个人,伤了十几个人。
接见1200万红卫兵,消耗的财力、物力无计其数,负面影响不可估量。后来红卫兵被造反派取代了。
(本文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