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中的闽江船只(组图)


闽江上的木筏。


闽江上的竹筏,渔夫用鸬鹚(读作“卢慈”)捕鱼。鸬鹚又名“鱼鹰”,善潜水捕鱼。


闽江上的竹筏(Cormorant boats)。渔夫把竹筏撑到江心,将筏上的鸬兹赶下水去捕鱼。摄于福建福州,约1920至1937年间。


闽江泛滥,水淹家园,居民撑筏渡江。摄于福建福州,约1890年6月间。


闽江上的舢舨,船工在船尾摇橹使其航行。“舢舨”源自“三板”协音,由左、右、底共三片大板拼接而成的平底木船,通称为舢舨。船长约3.5公尺至4.5公尺,捕鱼、载客、载货都可。
摄于闽江口尖峰岛(Sharp Peak-island, 又名川石岛)附近,约1915-1920年间。


舢舨,没有桅杆和风帆的小船。摄于闽江口尖峰岛附近,约1915-1920年间。


闽江口。靠岸,没有桅杆和风帆的是舢舨,适合在渡口摆渡之用。


闽江上的舢舨,背景还有一艘触礁失事的舢舨。约1920年左右


闽江上的麻雀船(Sparrow Boat)。闽江水浅多礁,船夫手下水拖船前进。


闽江上的麻雀船,船头尾尖,底成钝角形,状似麻雀,适应闽北山区河流险滩多、湾道多的特点。


闽江上的麻雀船。常组成船队,前后可以互相照应。


闽江口的麻雀船。背景为福州马尾(Pagoda Anchorage)。
因 各地河道不同,麻雀船形制略有差异,名称也不尽相同。


闽江上的麻雀船。下航运送稻米;上航运载盐和日用百货,也兼营客运


闽江上,三艘并排的蜑民船(也称连家船、温麻船、五会船、五帆船)。蜑(读“但”),古同“蛋”。传统上蜑民(也称连家船民)漂泊于水上,终生以船为家。摄于福州港,约1910年。


从闽江南岸的仓山(南台岛),远眺闽江。图中房屋聚集处为中洲岛,其南岸靠墙停泊的是没有桅杆的蜑民船,其北岸停泊了两艘是有多桅杆的海船(未绘出船身)和一些江船。背景有高塔处为福州城区。美国传教士莫理循(G.E. Morrison, 1862~1920)绘制,约1884年。


从闽江南岸远眺福州。图近处为仓山(南台岛)上渡口附近,到中洲岛的江面上停泊了许多福州蜑民船。江面近天际线,在中洲岛左方为万寿桥。


闽江上蛋民船聚集的场景。绘于1850年左右。


福州万寿桥,是各种海船沿闽江西行的终点。
图中可见有帆的海船和无帆的蜑民船分别停泊在万寿桥的两侧。摄于1910年左右。


闽江上的福州江南桥(仓前桥)。桥的两侧停泊的船只类型不同。摄于民国时期。


闽江上的蜑民船(连家船)。图左为福州万寿桥(Foochow Bridge)。摄于1927年。


福州内河上的蜑民船(连家船)。


闽江上的蜑民船(连家船)。穿梭于中洲岛南岸夹缝中,沿岸的木厝即蜑民搭建的简陋居所。图中背景为中洲岛南岸的江南桥(仓前桥,Short Bridge)和仓山(南台岛)。摄于福州,约1907年左右。


闽江上的蜑民船(连家船)。图中背景为福州万寿桥(Foochow Bridge)约1907年左右。


闽江洪汛期间,南北两岸都泊满了许多蜑民船。摄于福州,约1920-1930年间。


闽江洪汛期间,蜑民船被冲到江南桥(仓前桥,Short Bridge)的尖嘴桥墩上去了,1893年。


江县城外的闽江岸边,停泊了许多蜑民船。约1910年。


蜑民船在闽江上下游都可看见。


闽北地图,附古今地名对照。闽江位于福建省境内,全长577公里,两岸多山,水道浪小礁石多。

本文留言

作者李闻缘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