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何必发签证给中共间谍?(图)


活动人士吁美国政府不予中国防火墙专家入境签证(看中国配图,网络截图)

美国现任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共和党资深国会议员罗拉巴克(Dana Rohrabacher)近日在《外交政策》杂志上撰文,提出“我们为什么要发签证给中共间谍?”的质疑。

中共刁难美国媒体人员签证

罗拉巴克指出,2013年1月初,《纽约时报》新任驻北京记者储百亮(Chris Buckley)和他的家人因为签证未得续签不得不离开中国。《纽时》新任北京分社社长菲利普-潘(Philip P. Pan)也一直在等待中国签证,八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消息。这类情况并非首次发生,2012年5月时就已有先例--美国公民、半岛电视台(Al-Jazeera)驻北京记者陈嘉韵(Melissa Chan)签证续签被拒,不得不离开中国。中共还利用拒签或延误签证的受理来限制美国媒体如美国之音的记者入境,影响了他们的工作。许多来自国际知名媒体的新闻人士在申请中国签证时,不得不等待数月时间。

美国慷慨发给中共媒体签证

罗拉巴克认为,很显然,中共为了维护其对权力的掌控,不择手段地控制和干预国内与海外媒体在中国的分支机构。但是,为何美国政府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反而要允许大量具有中共背景的媒体组织在美国运作,而且并没有向中共提出任何对等要求?

美国国务院向中国媒体人员签发数百份国际记者签证(即I签证),并且还在继续签发。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之音》的记者只有两名被允许驻在中国大陆,尽管美国方面一直坚持要求再增加两名记者,但一直未获同意。根据负责移民事务的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仅2011年,就有811位中国人通过记者签证进入美国。

因此,罗拉巴克于2011年9月提出了〈中国媒体对等法案〉(Chinese Media Reciprocity Act)作为回应,呼吁有效实施现行《美国移民与国籍法》中关于向外国媒体人员签发非移民签证必须以条件对等为基础的规定。提案中还提出,中国政府媒体记者的赴美签证必须按“一对一”原则签发,从而迫使中共及时地向《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电台》人员发放签证。

中共骚扰外国媒体报导

为控制中国的媒体,中共还不止是拒发签证,记者以及一些媒体机构还遭到骚扰,有时甚至是暴力性的。当然,在这方面,中国记者的处境会更糟,而中共的骚扰也使外国媒体在中国的报导工作陷入瘫痪。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电台不能在中国的电台、电视台上播放任何节目,他们在中国境外播放的节目也被中共拦截。中共政府还对互联网进行严格审查。这两家美国新闻机构的网站,以及《纽约时报》、彭博社的网站,还有一些社交媒体一直都被中共封锁,例如推特、YouTube、脸书。

中共媒体在美自由运作

相反地,根据美国国会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至少有14家不同的中共政府媒体可以在美国自由运作。

中共官方媒体新华社北美总部就设在纽约时代广场,其60英尺高的大荧幕广告也大张旗鼓地悬挂在那里。中共媒体在美国还可以自由地雇用员工,发行多媒体及印刷形式的宣传品。

每年来到美国的数百个中国记者,他们中有些的确是记者,但也有很多在为中共情报部门工作,负责向中共领导们汇报他们所关注的相关事件,包括藏人的活动以及中国异议人士的活动,并写成密电发给少数几个人。

中方情报员伪装成媒体工作者

罗拉巴克提醒,负责监管中美两国间国家安全事务的国会下属机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在2009年的报告中指出,“中共官方媒体新华社同时也是中共的情报部门,负责收集信息,并就国内国际重大事件为中共领导人写秘密报告。”此外,中共国家安全部(相当于美国的CIA和FBI)还充分利用媒体覆盖网路,外派情报人员,这些人员均以新华社记者或是《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记者的身份为掩护。

美国向中国提供最优惠的贸易条件,与中国进行对等外交,美国希望通过这些,换取越发自由的中国中产阶级的出现,但是这一切不但落空,而且情况还变得更糟。中共在其沿海问题上屡发起挑衅,对美国盟军、日本、韩国、台湾以及菲律宾进行威胁;自杀式的藏人抗议事件已达高危险程度,从2009年2月以来,已有超过90位藏人自焚。此外,美国每年还要花费几十亿美元应对中共的经济间谍活动,这还不算北京当局操控汇率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罗拉巴克表示,“如果中国希望被视为世界强国,我们要求他能够确实有所行动,这也是我们长久以来所期待的。”

读者心有戚戚焉

一些读者对罗拉巴克的文章发表意见,有个读者说:“来自中国驻美记者的间谍活动所造成的损失相对还是较小的,更严重的是大学里的中国人和企业里的中方雇员所进行的间谍活动,更不用说最严重的网路间谍。”

还有的说:“在面对外来投资时,民主世界所应做的是寻求对等,而允许大量与中共关系极为密切的中国公司在美发展,成为美国公司的合作伙伴,这纯粹是一种自我毁灭的行为。”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李清怡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