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话蛇:初民时代最强有力的图腾之一
说文解“蛇”
“蛇”的古体字是“它”,《说文》小篆“它”的写法,便露出蛇的原形,上面不是宝盖头,而是一条大蛇的头,下面的“匕”一弯钩是蛇身及尾部,后世书法家称之为龙尾钩。因此,“它”是“蛇”的本字,从“虫”的“蛇”其实是后起字。而《说文解字注》中对蛇的注释为:“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
洪荒时代,蛇曳尾而行,是人类生存的一大敌患,“无它乎?”“无它”,即“无蛇”,等于现代口头语亲友相见问候“你好吗”。殷王武丁年代,龟甲文出现,尚有“无它”的占卜。《后汉书·马援传》中则有“望见吉,欲问百春无它否”之句,直比“岁月静好”之愿。如此看来,古人用“无它乎?”来相互问候平安,很实在。
祥“蛇”神话
蛇,在中国被视为初民时代最强有力的图腾之一,并被认为是龙的前身。闻一多先生认为龙是以蛇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脚、马的毛、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而成的。
《诗经·鸿雁之什·斯干》认为梦见蛇是生女孩的吉兆:“维虺维蛇,女子之祥”。而女娲、伏羲作为上古神话中的创世纪者,其人首蛇神形象更是频繁出现,如《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王逸注:“女娲人头蛇身。”《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郭璞云:“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艺文类聚》卷十一:“太昊帝庖羲氏,风姓也,蛇身人首”、“帝女娲氏,亦风姓也,作笙簧,亦蛇身人首”、“或云二皇,人首蛇形,神化七十,何德之灵。”
我们可以在唐代李冗的《独异志》中,看到较为完整的伏羲女娲的兄妹的神话故事:“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是烟即合,其妹前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人取妇执扇,象其事也。”
创世之“蛇”
在中西方创世神话中,“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前文已经谈到,人首蛇神的伏羲、女娲是中国创世神话中的形象。在《圣经》里,夏娃受蛇的诱惑吃了能辨别善恶的果子,致使神怒,被赶出伊甸园。后世神学家苦苦解析,为何神创造的至善的世界,会出现蛇来引发人类的恶,而依照圣·奥古斯丁的解释,是上帝给人以自由,来选择善或恶,因此,蛇虽引恶,却也带来了最初的自由。
在“人类的世纪”的希腊神话中,曾这样记叙道:黑铁时代是宙斯创造的第四纪的种族。这时的人类全是罪恶的,他们夜以继日地忧虑,恶人可害善良,致使至善的左手执蛇,右手执火炬的女神离开人世,回到了永恒的神只中去,给人类留下了看不到边际的悲哀。
与此同时,还有厄喀德那,即是一个半人半蛇的大蛇。他与地之女神的最小的孩子堤半结合,生下了勒耳那水蛇(九头蛇怪)、涅墨亚狮子、喀迈拉(喷火的妖怪,狮头,羊身,蛇尾)、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兽)等妖怪。虽然蛇带来妖怪,但纵观人类历史,正是这些邪恶的存在,推动人类一步一步走向善,实在饶有意味。
神“蛇”奇兆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有一年草原上鼠害成灾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蛇勇敢地消灭了鼠害,同时献胆医治了很多疾病。天神深为感激,赐予生肖第六轮属相,并因其身形似龙被誉为“小龙”。
作为先民图腾物的蛇,很早就已被纳入了符瑞系统,以其现身,向世人传达着祥瑞灾异,而这种祥灾,一开始表现在高堂之上,举例如下:
《左传·庄公》曰:初,内蛇与外蛇斗于郑南门之中,内蛇死。六年而厉公入。
《汉书》曰:高祖以亭长送徒骊山,夜行,经丰西大泽,有大蛇当道,把剑斩之,遂行。后人至者,见一老妪哭蛇,曰:“此白帝子也,向赤帝子过而杀之。”媪因忽然不复见。
在第一篇中,蛇的出现预示着重大政治事件的发生。后一篇当为历代君王常用的谶纬之术,虽只是汉高祖杜撰出来、用以神化自己的附会之辞,却也可见蛇与俗世神话的紧密联系。
《太平广记》中,另有一则“见蛇吉祥”的故事:
张承之母孙氏怀承之时,乘轻舟游于江浦之际,忽有白蛇长三丈,腾入舟中。母祝曰:“君为吉祥,勿毒噬我。”乃箧而将还,置诸房内。一宿视之,不复见蛇,嗟而惜之。邻人相谓日;“昨见张家有一白鹤,耸翩凌云。”以告承母,使筮之。卜人曰:“此吉祥也。蛇鹤延年之物,从室入云,自卑升高之象也。昔吴王阖闾葬其妹,殉以美女,名剑宝物,穷江南之富。未及十七年,雕云覆于溪谷,美女游于街上,白鹤翔于林中,白虎啸于山侧,皆是昔之精灵。今出世,当使子孙位超臣极,擅名江表。若生子,可以为名。”及承生,名白鹤,承生昭,位至垂相。为辅吴将军。年逾九十,蛇鹤之祥也。
谭“蛇”言义
作为图腾圣物的蛇,民间就有流传甚广的“救蚁得状元之中,埋蛇得宰相之荣”之说。
六朝志怪中与蛇有关的因果报应故事,不绝于篇,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如《窦武》一篇:
后汉窦武母产武而并产一蛇。送之野外,后母卒,及葬未窆,有大蛇捧草而出,径至丧所。以头击柩,涕血皆流。俯仰诘屈,若哀泣之容,有顷而出。时人知为窦氏之祥。
后来窦武果然父凭女贵,成为东汉时期最炙手可热的外戚权贵。
再如《邛都老姥》:
益州邛都县有老姥家贫孤独。每食,则有小蛇,头上有角,在泮之间,姥怜而饲之,后渐渐长大丈余。县令有马,忽被蛇吸之。令因大怒,收姥。姥云,在床下。遂令人发掘,愈深而无所见。县令乃杀姥。其蛇因梦于令曰,何故杀我母,当报仇耳。自此每常闻风雨之声。三十日,是夕,百姓咸惊相,谓曰:“汝头何得戴鱼”,相逢皆如此言。是夜,方四十里,与城一时俱陷为湖、士人谓之邛河,亦邛池。其母之故宅独不没,至今犹存。渔人采捕,必止宿,又言此水清,其底犹见城郭楼槛宛然矣。
该篇中的蛇,面对恩人老姥的无辜被杀,表现出强烈的愤怒,甚至把城郭夷为平地。蛇类面对于自己有恩的人,表现出的人性,丝毫不逊色于人类。
“灵”蛇酬恩
昔人有言:“灵蛇衔珠酬恩厚,只为痴情漫金山。”说的就是义蛇衔珠报答人类恩情的故事。“水漫金山”的传说,出自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白蛇传》,是家喻户晓的白蛇传说的首次文本定稿。
该拟话本写的是南宋绍兴年间,故事,估计大家都非常熟悉。药铺主管许宣一日祭祖回来,在雨中渡船上遇到一白蛇所化美妇人白娘子及青鱼怪所化丫鬟小青。经过了借伞还伞后,白娘子要与许宣结为夫妇,又叫丫鬟小青赠银十两,殊不知此银为官府库银,被发现后,许宣被发配苏州,在苏州与白娘子相遇而结婚,后又因白娘子盗物累及许宣,再次发配至镇江,许白又与镇江相遇复合。许宣得知白娘子为蛇妖后,惊恐万分,求助金山寺长老法海禅师,法海收蛇妖与青鱼怪,镇于雷峰塔底。许宣剃度为僧,化缘修塔镇住白娘子,留警世之言后坐化。
除了白蛇的故事,关于蛇的报恩的神话传说还有不少。比如《搜神记》卷二十:“隋县溠水侧,有断蛇邱。隋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因号其处断蛇邱。岁余,蛇衔明珠以报之。珠盈径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故谓之隋侯珠,亦曰灵蛇珠,又曰明月珠。”
还有黎族传说中龙送给恩人万能夜明珠的故事,《五卷书》中蛇为主人解开身上的绳索等。感恩的蛇常用宝贵的珍珠来酬谢恩人象徵着心灵的美丽。古埃及的传说故事《沉舟记》中也有一个善良仁慈的蛇神形象。类似的故事,在希腊神话中也有,第一个预言人梅莱普斯救活了一条蛇,于是蛇教他通鸟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