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岂能要挟银行

浙江省“两会”期间,针对银行对民企抽贷等现象,有温州官员在会上放出“狠话”:“银行再对企业收贷,政府就抽走存在银行的财政存款。”。

客观地说,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银行在信贷投放管理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嫌贫爱富,乐于给垄断企业、国有大型企业、上市公司、行业性企业等贷款,甚至登门营销将贷款送上门,而不喜欢给中小企业贷款,在中小企业密集的浙江表现更加突出。

锦上添花,企业经营越好,效益越高,资金流越充足,银行越喜欢给其贷款;企业规模越小,越困难,越需要资金,银行越不愿贷款。同时,包括大企业在内,企业一旦出现问题或者稍有闪失,哪怕是一点点小问题,第一个上门讨债的就是银行,收回贷款、抽走贷款跑得最快的是金融机构。其实,企业因一时资金紧张而出现问题,因生产销售市场一时变化而发生经营困难,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如果银行稍有风吹草动就立马讨债抽贷,可能将企业小问题搞成大问题,最终逼上绝路。其结果是,银行贷款也将遭受损失。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果。雪里送炭的银行少之又少是我国金融生态不佳的表现之一。

政府部门处于对实体企业的关爱和保护是无可厚非的。特别是中小企业密集的浙江政府部门对企业如此关心是难能可贵的。毕竟浙江中小企业对浙江财政税收贡献率很高,对就业贡献率很大,浙江中小企业在支撑着其经济,支撑着政府财政收入和运转。浙江一些政府对企业关爱有加的做法和态度是非常正确的,找准了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和位置,值得全国其他地区学习。

然而,对于银行抽贷、收贷拿撤走财政性存款相威胁、相要挟就非常不妥当了。银行收贷一个前提是只要贷款到期,银行理应收回贷款,或者企业出现经营性严重问题,银行也有权收回贷款。银行收贷或者说抽贷行为只要符合借贷双方签订的借贷合同条款约定,那么,就是一种合法有效行为。银行收贷或者说抽贷是其正常的信贷业务行为,不应该受到任何特别是来自行政部门直接或者说间接干预干涉。如果政府干涉以后影响到了银行按期收回贷款,那么,最终造成的贷款损失政府负责吗?

企业将银行收贷、抽贷行为反映到政府后,政府需要做的是给银行分析被抽贷企业是否是一时经营困难?是否是一时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如果不是救活无望的企业,通过政府的客观分析使得银行理解延缓收贷,救活企业,帮助企业走出一时困境,而不是拿抽走财政性存款相威胁。银行抽贷,政府就抽走财政性存款,这种相互“对垒”做法政府怎能想得出、做得出,这是涉嫌干预银行正常业务经营的行为。政府应该立即住手停止。

由此引发的另一个思考是,过去政府财政性资金都是实行专户管理,存放在专户银行或者人民银行。而现在财政性存款管理混乱到令人吃惊的程度。财政性存款在少则几家多则几十家银行存放,财政性存款成为了各家银行竞争营销的对象,财政部门也成了银行的香饽饽。由此不但产生严重的腐败行为,而且使得财政性存款在多家银行撒胡椒面一样存放,不利于集中专户管理,非常容易出现问题。财政性存款到了加强管理和整顿的时候了。

本文留言

作者余丰慧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