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股民的红利幻觉
人们常常认为能收到上市公司派发的现金红利,就感觉自己赚了。事实上,中国股市的现状却往往展现的很可能是一种幻觉。除现金红利外,配股以及回购也会对股民的钱袋子产生影响。纵观各类关于上市公司红利的计算和比较,我们发现过去的分析模式存在重大漏洞,这一漏洞常常被上市公司巧妙利用,因而存有蒙蔽投资者的嫌疑,并使股民遭受投资损失。
事实上,红利包括现金红利与股票红利(又称“送红股”)。获取和发放现金红利,是投资人的天然权益和上市公司的天然责任。但现实是,由于没有强制性分红规定的约束,加之现金分红被视为是公司现金的一种流出,上市公司红利发放大都比例较低且不规律,“铁公鸡”现象非常普遍,这实际上剥夺了投资者直接分享公司利润成长的权利,对股票市场的活力和健康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另外,我国上市公司还常常采用配股等方式进行股票增发,进一步向既有投资者进行再融资。广大投资者为了避免除权后的股价跳水以及持股比例的稀释,往往不得不追加投资,以保障股票市值的稳定。上市公司从配股中获得了不菲的现金流,但很少向投资者及时准确地公布募投资金的具体用途和后续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说,配股增加了上市公司的现金净流入,同时也增加了投资者的“负红利”。20多年来,这种融资方式在侵蚀投资者利益的同时,也支撑起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蓬勃发展。而回购作为上市公司提振股价和投资者信心的给力举措,近年来也不断涌现。上市公司用自有的现金购买自己的股票并将其注销,使得市场上的流通股数量减少而公司的市值保持不变,从而推升每股收益、市盈率以及股价。若投资者在回购完成后立即将股票出售,那么这种被动的资本利得(低买高卖的所得)就相当于发放了一次现金红利,是上市公司回馈投资者的现金流出。
我们以同花顺IFIND数据库以及国泰安CSMAR数据库,来作数据分析。
1、现金红利(Cashdivi-dend)。将“除权除息日”的年份作为该次现金红利实际发放的年份;选取“派息数”作为上市公司实际流出的现金流。
2、回购(Repurchase)。将每次回购截止日期的年份作为该次回购实际发生的年份;选取“股份回购支付金额”作为实际流出的现金流。
3、配股(Stocksplit)。将配股上市年份作为该次配股实际发生的年份;选取“配股募集总金额”为上市公司实际流入的现金流。
4、市值(Marketvalue)。选取各家上市公司每年末的市值作为分母。
5、修正红利(Adjusteddivi-dend)。AD=(cashdividend+repurchase-stocksplit)/marketvalue计算得到的修正红利表示各家公司的股东每持有1元股票市值所能获得的现金流入。
6、排序。按照每一年修正红利数值的大小,对上市公司进行排序。
7、修正红利指数AdjustedDividendIndex(ADI)。以上市公司每年末的市值为权重,计算出每年我国A股市场的修正红利指数。
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一、修正红利指数(ADI)如右图所示,A股的ADI在2000年及2001年为负,在2002年之后,ADI开始变为正值并逐渐攀升,并分别在2005年及2008年达到最高水平———2.5%,即股民每持有100元市值的股票能获得2.5元的现金收入,这个数字甚至低于银行的三个月期固定利率2.85%。除此之外,在2007年及2010年,ADI两度探底,在2007年再度接近零值。2006年至2007年正值我国上一轮牛市期间,上市公司选择少派发现金股利,可能是因为牛气冲天的股价已经满足了投资者对收益的追求,而投资者也积极购入配发的新股,以图在股价上涨时获得更大收益。因而使ADI出现了大幅下滑。
二、个股修正红利(AD)排名以2000年为例,AD为正的只有17家上市公司,2001年之后,ADI为正的个股数量超过了
AD非正的个股数量,其构成变得更加合理。
然而最近五年,AD为正的公司只有386家,连续五年为非正的只有180家。AD为负意味着公司向股东索取的比回馈股东的更多,这样的做法甚至连“铁公鸡”都不如。
当然,我们也发现有一些个股的表现还是对得起股民的。2011年,AD前五名的公司分别是建设银行(601939)、健康元(600380)、九阳股份(002242)、宁波华翔(002048)和晨鸣纸业(000488)。最近五年AD持续为正的个股中,前五名分别为中集集团(000039)、皖通高速(600012)、宁沪高速(600377)、九芝堂(000989)和深赤湾A(000022)。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至2011年,建设银行在AD排名榜上连续四年均位居榜首;2006年至2007年,九芝堂蝉联冠军。2000年至2011年这12年间,AD排行榜前二十名中,银行、证券、高速、电力等行业频频出镜,而广受瞩目的房地产行业却在AD排行前列中找不到身影。
同时,我们遗憾地发现,没有一只股票在近五年稳居AD排行榜前20名。这说明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红利发放力度还很不够,更别提要培养出如IBM、可口可乐这样稳定发放可观红利回馈投资者的公司了。正是在这样恶劣的投资环境中,中国股民不得不以买卖差价为主要的收益来源,由此“炒新股”、“炒题材股”等非理性投资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大行其道,并贯穿二十余年。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