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念蒋经国 亲民爱民的人格魅力(组图)
2013年1月13日为蒋经国逝世25周年,直到今日,他的亲和作风与为国家的付出,仍为许多人所感念。
蒋经国的成就:扩大党外人士的政治参与、首次公开政府预算、邀请反对派进入政府部门、推出十大建设计划、任何情形不得向群众开枪、不称领袖不叫万岁。
从1940年起,蒋经国推行"星期四接待日",在专署院内设立"民众问询处",并由专署贴出公告,公告上说:"无论什么人有什么冤屈苦情或者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都可以来见蒋专员,有冤的伸冤,有屈的叫屈,政府一定给老百姓作主,公正处理。"平时由专职秘书负责接待老百姓来访,每周四则自己亲自接待访民,回答问题。据统计,1942年蒋经国共接待民众1023人。
从照片上看,这是很多天里接待的很多批人,来访的大多是妇孺和老幼,用现在的话说都是弱势群体,而蒋经国还真不像在作秀,还真是认认真真的在办事,解决问题。
在赣南,蒋经国经常短衣草履,上山下乡,走村串户,与百姓民众任意交谈;在赣南期间,平均每年下乡200次。1950年代初,在台湾带领退伍士兵筑路,渴了嘴对着水龙头喝生水,饿了随手抓个馒头就吃,在架在绝壁的竹梯上爬上爬下。1978年到1981年,蒋经国下乡197次,与民同乐155天。1980年永安矿难挨家挨户慰问;到煤矿参观,接受矿上保卫人员搜身。晚年因经常下乡探访民情,回台北后告诉侍从人员“腿疾日趋严重,脚像针刺一样”,侍从人员婉劝他减少下乡行程,蒋说:“算了,待在办公室还是一样痛,以后不要再讲了!”。
他可以与任何人握手,永远满面笑容,永远与民同乐,永远低调、朴素,永远吃穿随意。国民党能够在民主化之后没有被人民抛弃,就在于国民党享有了蒋经国为民、亲民累积的政治遗产。
蒋经国生前认识的11位民间友人,每回聚会回忆昔日过往,都认为“经国先生就像隔壁的欧吉桑,没有大官的架子和官僚气息”,亲民风范让他们印象深刻。他们说:如果不知道蒋经国是谁,当他站在路上时,看起来就像邻居的阿桑,很亲切、很随和,穿着也很平民化,连随扈穿的都比他好”。
台湾的民主改革,是蒋经国生前伟大的政治举措,在改革之前,他不畏惧国民党内的反对势力,也不担心放开党禁报禁之后会导致天下大乱,乃至不担心国民党丢掉政权。当国民党内许多人向蒋经国提出质疑,国民党大佬、“国策顾问”沈昌焕对蒋经国说:“这样做,国民党将来可能失去政权的!”
蒋经国却淡淡地回答:“世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他的声音不大,语气轻微,但这一句话,如同万钧雷霆,振聋发聩。
1970年4月24日,蒋经国访问美国,遭康奈尔大学社会学博士生黄文雄刺杀未遂,事后蒋经国不仅未见任何恼怒,反而要求与刺客见面,并建议美国放了刺客;美丽岛事件爆发后,警方秉持蒋经国的旨意高度克制,以至于冲突中警方183人受伤,其中伤势较重者达47人,群众仅有40多人受伤,对峙中还是警方先退场。事后,形成了国人皆曰可杀的舆论,蒋经国亲自主导处理,无1人判死刑,仅施明德1人被判无期,其他均判14年以下有期徒刑;1986年9月28日民进党成立时,情治部门呈上名单抓人,蒋经国未批且平静地说:“使用权力容易,难就难在晓得什么时候不去用它。”。
一位曾经担任总统府侍卫的孙大维先生,谈到两位蒋前总统,孙先生有很多感触,尤其因为经常接触到经国先生,对他更是充满景仰。他说“能够待在蒋公(早期台湾人对蒋介石的尊称)身边是一种荣耀。”有许多小事直到今日提及时,还是充满感触。他表示应该是被他们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他说:“你可以感觉到两年的时间,看到他们(两蒋父子)真的是为了国家在付出,有时候星期天都不休息还到总统府开会,那种鞠躬尽瘁的精神。就是那种伟人的风范。而且在他们很操劳、很辛苦的时候,还是对身边的人很好。总是跟我们打招呼,对我们笑,喊我们的名字。所以大陆人骂蒋家父子,让人觉得是非颠倒。”他认为很多外人看不到这一面,但做为亲身接触的人知道那是实实在在的体现,不是表演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