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与佛印的玉带奇缘(图)


(网络图片)

苏东坡50岁的时候,奉命率全家从湖北黄州移居河南汝州,路抵南都(今河南商丘)。此前他两次上书宋神宗,请求允许在常州居住。不久好消息传来,朝廷允许他在常州居住。

当载着东坡全家的船刚离扬州要渡长江,镇江金山寺的佛印法师以扁舟亲自相迎。两人虽然去年才在金山寺相识,却一见如故,很快成为好友。在金山寺住了几天后,佛印又陪送苏东坡回常州。

一来是情意难舍,二来也顺便拜访师弟——常州报恩寺长老;第三则为请常州的佛门弟子以后对苏东坡生活上多多关照。两人来到常州东门外的报恩寺,长老十分热情地将他俩迎进方丈室,并恭敬地奉上香茶。品茗中的东坡想到即将安度晚年,心情极佳,便想赠送点东西给报恩寺,也算对常州收留他全家定居的一点感谢。送什么呢?东坡将目光落到腰间系着的玉带。那是他14年前从京城调往杭州任通判时,神宗皇帝御赐。

价值之贵重,东坡自己所钟爱,不言而喻。但为了报答常州第二故乡,东坡几乎不假思索,便向长老表示要捐赠一件宝物。在一旁的佛印傻眼了,同样是宝物,同样是佛门,东坡的宝物为何不赠金山寺,偏捐报恩寺。

这时报恩寺长老合掌低首道:“欲闻宝物详情。”东坡的手下意识地落到腹部,佛印顿然醒悟,宝物就是玉带啊!他只能暗暗祈求,东坡晚些亮明宝物,借这几秒钟空隙想出奇招。长老见东坡手按腹部,以为他肚子受寒或吃了不洁之物,便关切地问:“施主是胃不太舒服吧!”已经手足无措的佛印像捞到一根救命稻草,不停地轻轻低哼,装着肚疼作出痛苦的样子,“罪过,罪过,果然是刚才我俩用斋之故。”佛印向长老合掌“失敬、失敬”后,便强拖狠拽,把莫名其妙的苏东坡硬拉出了方丈室。

稍远,他才迫不及待地问:“你的宝物是否为玉带?”东坡这才明白了佛印的用心,哈哈大笑:“佛门无争,我已决心捐给报恩寺。谁叫你不早提,总有个先来后到,就随缘吧。”佛印一脸严肃:“当然无争,可你已捐给了金山寺,怎能转送?”东坡一头雾水,佛印点拨道:“就在几天前,你不是亲手将玉带抛在金山寺中的溪水里?”东坡恍然大悟,连拍脑袋。

那天佛印陪他在寺院游玩,走到白龙洞前,东坡左右观赏,连呼:“好景,好景!”宋代金山寺在江中心,白龙洞在后山。后山下有座小山,叫山中山。山旁有条小溪,叫水中水。见这儿绿树婆娑,水澄山静。正好有点热,陶醉中东坡不禁开怀解带,不料玉带一下掉到水中。佛印把僧鞋一甩,一下跳到水中,将玉带捞上还给东坡。因为东坡的玉带是从这里掉下的,后人就在此造了座小石桥,就取名“玉带桥”。“所以这才是佛缘。”见东坡犹豫,佛印又补上一句:“我不强求,还是随缘。过一会儿我出个题,你能答出来,玉带就与金山寺无缘。”东坡心想,难道还有什么问题能难倒我,一口答应。

两人返回方丈室,佛印故意逗他:“这里可没有你坐的地方。”东坡也打趣道:“既然没坐的地方,那我就暂借方丈的‘四大’为坐。”但“四大”是佛家语,怎么能坐呢?“那我就要出题了。”佛印笑着逼问:“出家人四大皆空,五蕴非有,请问东坡居士何处坐?”这下蒙了,分明跌进了佛印的语言陷阱,东坡想了半天,还是答不上来,只得认输。报恩寺长老在旁瞧他俩斗嘴,似懂非懂。见东坡沉吟半晌不语,长老有意打破僵局,便问东坡所赠宝物为何。东坡一时语塞,佛印赶忙手做执笔状在空中挥舞。东坡方恢复常态道:“自然是诗赠报恩寺长老加墨宝。”长老喜不自禁,令人磨墨摊纸。东坡则瞬间诗成笔落:“碧玉碗盛红玛瑙,井华水养石菖蒲。也知法供无穷尽,试问禅师得饱无。……”

现在镇江金山寺仍珍藏着苏轼捐赠的“东坡玉带”,它与金山图、周鼎、铜鼓被称为“金山四宝”。尤其东坡玉带,堪称国宝。玉带宽约7厘米,长约70厘米。上面缀着24块米色的白玉。清代初年被焚毁四块。乾隆皇帝到金山寺时,见残缺,令人将玉带补齐。上面刻有乾隆五言诗一首,跋言23字,为“玉带曾遭回禄,缺数版,为补足制匣,仍置镇山门以成佳话”。

本文留言

作者马奔/整理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